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从“数量型”肉牛养殖大县迈向“质量型、效益型”肉牛产业强县,6年来,西吉县补贴繁育母牛53万头——

西吉县做强肉牛产业核心“芯片”

本报记者 王 瑞

一到4月,固原市西吉县新营乡上岔村马德虎的日子就分外忙碌。

“我种了40多亩青贮玉米,这可是肉牛的口粮,一点都不能马虎。”忙了一周多了,周末马德虎给自己放了半天假,顺便邀请记者去看他家母牛生的小牛犊。“这3个牛娃子最大的3个月,其余2个刚满月,长得俊得很。”

看着面前这头“花脸”牛犊,马德虎有些伤感。原来,前两天有人上门买牛,一眼看中了“花脸”的妈妈,最终以1.8万元的价格买走了。

“家里的每头牛他都舍不得卖。‘花脸’的妈妈是马德虎牵到家里的第一头繁育母牛,是头特别漂亮的西门塔尔牛,它育的牛娃存活率很高。得益于良种繁育,大家的牛越养越好,越养越多,不卖的话,牛棚都快‘住’不下了。”上岔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帮笑着说。

记者沿着上岔村村道往前走,看到家家户户养牛羊、种饲草,还建了青贮池。据统计,西吉县每年种植优质牧草45万亩,累计建成3.2万座青贮池,每年可调制加工优质饲草200万吨以上。用上岔村养牛小伙小马的话来说,“我们的肉牛已经实现了‘口粮自由’”。

肉牛产业是我区“六特”产业之一。肉牛种业是肉牛产业的制高点,也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芯片”。我区大力推进种业创新,建成运行中国(宁夏)良种牛繁育中心,预计今年年底种公牛、种子母牛存栏量分别达到100头和500头,年生产优质冻精200万剂、胚胎500枚。

西吉县是宁夏肉牛养殖第一大县,有西北地区最大的村级活畜交易市场——兴隆镇单家集活畜交易市场,肉牛年交易量超过20万头,交易额达40亿元,从这里销往广州、福建、深圳等地的活牛在10万头以上。但在2017年,西吉县19个乡镇只有17个冷配改良点,基础设施简陋,技术力量薄弱,肉牛受胎率低,良种繁育的成本随之居高不下。在西吉县打造肉牛产业强县的过程中,肉牛良种繁育发挥了关键作用。近年来,在标准化规模养殖和“家家种草、户户养畜,小群体、大规模”并举的发展路子下,西吉县逐步实现了由“数量型”肉牛养殖大县向“质量型、效益型”肉牛产业强县转变。

“截至目前,西吉县的肉牛冷配改良点增至82个,布局合理,设施也越来越完善。”4月19日,西吉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王自谦介绍,除了冷配改良,县上还大力实施肉牛“见犊补母”政策,对饲养基础母牛的农户,每繁殖成活1头良种犊牛,补贴基础母牛500元,6年来补贴繁育母牛53万头。

“芯片”落地,农民受益。全县116位兽医,尤其是30多位乡村兽医,日复一日奔波于各个乡镇,把“芯片”和养殖技术送到养殖场、牛棚,让广大农民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好处。

近年来,西吉县加大肉牛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聚焦集中养殖区域——培育了13个存栏万头肉牛养殖示范乡镇、283家较具规模的肉牛养殖场;立足部分乡镇“散户散养”的实际——建设了17个“出户入园”肉牛养殖小区,同时打造了2类共计188个养殖示范村。

上岔村作为其中的一个肉牛养殖示范村,成功把草畜业、肉牛良种繁育、产业振兴画成一个人人参与、循环发展的“同心圆”。

“我去年卖牛卖了15万元,过一两个月,我这还有母牛要下牛娃呢。”马德虎在网上、直播间向养殖能手学习技术,练就了给牛接生的本领。除了忙活自家的牛棚和地,他还经常去帮乡亲的牛接生。

“西吉县肉牛良种率已超过90%。”西吉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戴华盛说,西吉县将聚焦肉牛深加工,引进龙头企业,开发生产特色化、精细化的肉制品类,以供给引导消费,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乡村产业接二连三、全链条升级。

--> 2023-04-21 本报记者 王 瑞 从“数量型”肉牛养殖大县迈向“质量型、效益型”肉牛产业强县,6年来,西吉县补贴繁育母牛53万头——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68056.html 1 西吉县做强肉牛产业核心“芯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