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下一篇

海原:匠心筑梦 绘就全域旅游新画卷

本报记者 王文革 文/图

海原地震博物馆。

海原大地震百年震柳。

山清水秀的盖牌村。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关桥村。

别具一格的梨花岛。

游客攀登天都山。

4月22日,海原县第六届文旅节开幕。

非遗传承人乔亚茹制作的刺绣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关桥百年梨园美景如画。

近年来,海原县深度挖掘旅游资源优势,定位“花儿之乡·古韵海原”形象,构筑“一核、两心、五廊道”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打造以天都山为核心辐射西北部震柳地震遗址、甘盐池古丝绸之路、东南部南华山自然风光、西安古城、菜园文化遗址、东北部贺堡河流域梨园风情区为全域旅游重点核心区。不断丰富旅游新体验,书写“诗和远方”,实现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灯塔”引领 绘就全域旅游

4月22日至4月24日,海原县第六届文旅节暨2023年“关桥梨花节”在关桥乡方堡村举办。热闹的节会吸引大量游客畅游百年梨园,赏花打卡拍照,欣赏古筝联奏,品尝农夫集市农家味,体验经典旅游路线。

关桥乡种植香水梨7400亩24.4万棵。此次节会精心设置了汉服游园、古筝联奏、农夫集市、“巧媳妇”厨艺大赛、千人健步行等11项别具特色的活动,使游客深度体验海原文旅的底蕴。海原县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借助节会力促全域旅游发展,关桥梨花节已成为全域旅游发展新名片。

自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海原县立足资源优势,以全域视角绘就发展蓝图。通过高规格统筹凸显“灯塔”效应,制定《海原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实施方案》,出台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品牌创建、景区开发、创意策划、市场营销、宣传推介等进行奖补。成立海原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注资500万元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打造、统一运营,让旅游资源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海原县编制完成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贺堡河流域乡村振兴与旅游提升规划等。打造环南华山生态观光游、天都山名胜古迹游、县城特色美食游、红色文化游、农业体验游、乡村休闲游、观光采摘游、避暑度假游、康体养生游、赏花闻香游10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

深度开发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开发建设西安文旅古镇、李俊生态旅游、盖牌民俗休闲、贺堡河流域梨园风情观光带4个重点乡村旅游片区及3条旅游精品线路,带动全县乡村旅游业发展。

匠心筑梦 打造旅游亮点

走进古色古香的史店乡田拐村,石磨、粮仓等景观随处可见,浓浓的田园乡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在山顶的万亩红梅杏基地放眼望去,已经挂果的红梅杏沿着层层梯田布满山丘,十分壮观。“我们在基地建了1.3公里旅游步道、网红打卡点、广场、停车场、水冲式公厕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前几天刚举办了杏花节,邀请专业花儿歌手表演,吸引游客3000余人。”田拐村党支部书记杨彦俊说,村里把红梅杏种植与旅游相融合,实现了生态建设、特色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海原县狠抓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标准建成天都山游客服务中心、天都山景区电信基站和发射塔,景区无线WiFi全覆盖,完成天都山3A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建成关桥贺堡河流域梨花小镇休憩设施、梨花岛、旅游步道、停车场、旅游闭环道路及县城游客咨询服务中心。

投资1200多万元完成国家级文保单位柳州城址、北嘴城址本体保护项目建设,支持关桥乡完成红色展馆改造提升。整合各类资金800万元,打造了甘盐池人民公社、史店乡红梅杏基地、关桥梨花谷、贾塘乡后塘村农业采摘观光园和白崖村窑洞广场,培育乡村旅游接待点5个。2022年,投放文旅促消费券4000张。关桥乡关桥村、方堡村被评为宁夏特色旅游村,关桥村还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我们用打造旅游产品供给新业态的匠心打造旅游亮点。”海原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周玉宁介绍,该县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引导农民发展乡村旅游业、特色种植业和特色餐饮业。开发农业体验、亲子互动、参与劳动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形成农庄游、花季游、采摘游等新业态,用特色旅游产品拉动旅游消费。

打响品牌 助推文旅融合

海原县采取“旅游+文化”模式,深度开发花儿艺术演艺和刺绣剪纸文化产品,挖掘历史文化和地震科普资源、风土人情、传统节庆习俗等文化资源,推动文旅项目建设。重点建设海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艺术中心、科技馆、海原大地震博物馆、地震主题公园等,通过挖掘特色、深度融合,打好文旅“地域牌”。

“今年特别忙,要参加刺绣比赛、义乌博览会、梨花节,还要进学校、企业等进行培训。”海原刺绣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乔亚茹介绍,今年传统刺绣产品订单加工明显增加,目前她带领40余名“绣娘”紧张工作,她们创作的二十四节气女士包、抱枕、女式挂件等文创刺绣商品很受市场欢迎。

近年来,海原县以刺绣剪纸非遗文化产品为重点,大力开展产业培育,成功注册“海原刺绣”地理商标。加大刺绣剪纸技能人才培训、产品设计和专业化生产力度,增强文旅产品吸引力。通过举办关桥梨花节、西安文旅古镇乡村文化旅游节、史店田拐红梅杏乡村文化旅游节、李俊生态观光节等文化旅游节事活动,文旅品牌效应逐步凸显,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增加。2022年,累计吸引游客78.9万人次,旅游收入2121万元,开创了“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新局面。

建立海原电子商务平台加速旅游带动农产品、工艺品、旅游商品销售,满足旅游多样化、快捷化需求。组织开展“两晒一促”书记县长晒文旅促消费大型推介活动,通过深度挖掘海原本土历史文化资源,更好地展示非遗文化、美食文化和风物优品,讲好海原故事。

破局出圈 绘就旅游蓝图

在西安镇盐池村,建于1958年的甘盐池人民公社青砖房和小礼堂等至今保存完好。如今,这里被打造成甘盐池人民公社网红打卡点。由于地处甘宁交界处,每逢节假日,邻近省的群众便来到这里吃蒸全羊、黄米饭、洋芋面,追忆激情燃烧的岁月。

近年来,海原县文旅产业发展坚持改革创新,注重顶层设计,加大资金投入,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加快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海原县已建成天都山3A旅游景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草原公园示范区1个,星级饭店3家、星级农家乐5家,申报文明旅游示范单位1个,旅游质量逐渐提升。

2023年,海原县持续打造“中国西部牛王谷”文化园,整合牛产业和山水资源建设农耕文化、牛文化体验园,使之成为海原县旅游的新节点。以海原县南华山特别地貌打造以生态观光旅游亮点新体验和星空露营、房车野奢为载体的新农村文旅融合综合体示范项目,让全域旅游活起来。

同时,大力发展“心宿海原”民宿经济,实体化运营关桥梨花美宿、盐池公社人家、天都老庄山居、盖牌幸福院子等农家乐聚落。开展民宿专场推介会,打造环县城文旅经济带的民宿旅游高地。开发泰丰时代、格兰丽都2个特色街区,实现“夜游海原”夜游经济、“鸟瞰海原”低空游经济、“幸福田园”特色乡村经济。因地制宜开发播种施肥等农事体验及农特产品采摘为一体的休闲观光等产品。

全域旅游风帆起,文旅融合谱新篇。海原县在全域旅游发展中不断破局出圈、串珠成链,多角度塑造文旅新生态,以妙笔勾勒出新时代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图景。

--> 2023-04-28 本报记者 王文革 文/图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69329.html 1 海原:匠心筑梦 绘就全域旅游新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