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是对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客观要求和有力举措。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入实施数字赋能计划,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数字宁夏。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早已是离弦之箭,实施数字化转型是做强做优做大区属国有企业的必由之路。
存在的问题
规划布局总体滞后。当前宁夏国有企业对于利用数字技术重塑企业的业务、运营、组织能力还不足,数字化管理体系还不完善,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还不高,企业自身数字化转型规划指导性、操作性不强,变革方向与目标尚不清晰,对标一流企业数字化推进的效果还有很大差距。转型基础总体薄弱。宁夏各区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基本处于初级阶段,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管理制度、技术人才、企业文化等都还在建设形成阶段;转型投入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基本自筹,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与收益不平衡,部分传统业务信息化程度较低,转型周期长、成本大、见效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转型的积极性。
所需人才引、育、留难度大。宁夏作为西北经济欠发达省份,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上具有先天的不足,人才政策竞争力不强。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企业对既懂数字化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大,但由于缺乏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和投入,难以培育高水平数字创新人才和高素质数字化管理人才队伍;高校及职业院校专业调整难度大,校企合作人才培育尚在探索阶段,信息化行业的技术人才薪酬普遍高于其他行业,东部地区在薪酬待遇、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领先超前,数字经济各领域、各地区发展业态不平衡。当前宁夏数字化人才成长空间有限,缺乏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数据挖掘应用缺少融合机制和平台。区属国有企业大数据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数据生态薄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不高,缺少统一的数据融合机制和平台,相对东部发达地区,区属国有企业数字资源开发利用及数据价值转换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有效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缺乏产学研支撑和高质量转型服务机构。受地域限制,缺乏支撑区属国有企业开展“产学研”的高校资源,缺乏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决策咨询机构,前沿信息获取途径不畅、不及时,不能形成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支撑。
对策建议
实行数字化转型一把手负责制,自治区各级国资监管机构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下设数字化转型工作小组,负责制定专项规划,明确转型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协调重大问题。强机制,聚合力。各级国资监管机构要建立投入考核机制,强化数据、资金、人才、考核、激励等政策配套和资源保障,对企业数字化重点项目相关投入在经营业绩考核中,经认定符合条件的视同于利润;企业要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明确转型目标和实施路径,厘清责任,科学制定考核评价指标,形成规范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注重培育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创新文化,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为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强化联合培养育才。培育复合型的数字化人才梯队,配置业务转型领域专业人才,健全薪酬激励机制,推动条件成熟、符合企业战略方向的数字化业务部门或团队,单独发展、重点培育,将数字化人才纳入宁夏区属国有企业“六新六特六优”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和“青马工程”培养计划。强化数字生态聚才。积极推动国企发展新经济、新业态,培育新兴产业,形成“跨界、融合、创新”的数字化转型生态,开展创新大赛,树标立范遴选数字化人才典型,激发广大员工的创新创造活力,组织数字化转型培训和“请进来、走出去”的观摩交流活动,广泛宣贯数字化发展理念,营造勇于、乐于、善于数字化转型的氛围,凝聚更多的高校、企业、人才投身宁夏国企的数字生态建设,积极发挥区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带动作用。
加强数据管理,尽快提升数据治理能力。编制区属国有企业全量数据目录,规范数据目录管理,在数据产权、交易流通、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建立行业数据采集、传输和汇聚体系,建设统一信创安全底座,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推动数据标准化治理,通过有效的数据治理降低业务运行成本,提升数据分析和预测的准确性。加快数字产业培育,促进服务能力升级。加强合作交流,努力提升资源整合能力。聚焦国家战略和自治区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支持国有企业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以及行业龙头企业强强联合,成立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建立新型研发平台,建设联合创新实验室,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以算力调度交易平台、智能化大数据分析平台、数据交易平台、城市大脑、行业大脑、智慧城市、数字底座、安全产品、信创产品为主要研发方向,打造技术研发体系,逐步形成核心能力较强的创新资源。
(作者系第59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二组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