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新时代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银川市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闽宁镇是银川市永宁县典型的易地扶贫搬迁区,现已基本实现由传统种植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闽宁镇初步形成以酿酒葡萄、肉牛养殖、设施农业、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在三产融合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产业融合层次较低,除葡萄种植及葡萄酒的生产己形成一定规模外,其它产业总体呈现规模较小、聚焦度不高、产品未品牌化等特征;产业融合主体带动能力较弱,企业发展处于较初级的阶段,产品数量不多,质量也亟待进一步提高;利益联结机制松散,企业与农户之间的联结机制松散、方式单一,大部分采取订单、流转承包等形式,农户参与程度较低;品牌效应有待提升,农产品品牌化低,企业培育品牌的主动性不强,面临“有质量、没数量,有品质、没品牌,有品牌、没名气”等突出矛盾;企业融资成本较高,产业融合发展中的项目投入、技术引进、产品研发和品牌培育都需要大量资金,提高了生产成本。
以深加工产业为重点,健全物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多层次加工。宣传产业链增值效益,吸引农户加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初加工,推动龙头企业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增值。增加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的科研投入。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应用平台,加强与高新特企业联系,创造“群策群力”研发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引入相关企业入驻。提高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在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如“闽宁综合服务平台”“闽宁电子商务平台”等,利用“线上”便利条件,打破农业与其他产业的界限。
以多元主体为抓手,加快融合格局。扶持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引导大学毕业生、农业技术人员、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就业、创业,建立综合服务站,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阶段服务,将高效农业、养殖小区等项目和强农惠农政策补贴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加快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鼓励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兼并重组、上市融资。积极建设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围绕当地特色葡萄种植、肉牛养殖等产业,建设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拓展产业融合模式,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加入,带动当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的产业格局。
以联结机制为保障,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合作社支撑、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风险共担、互惠共赢、包容互促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例如实行企业先行对生产资料垫资,农民负责种植,产品由企业进行保护价定向收购的“零投入”模式;企业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服务,农户按标准生产,产品由企业按质量溢价收购的“订单农业”模式;企业帮助农户建设生产基地,并给予基地负责人一定生产股份,产品按市价回收,农户享受稳定销售和一定分红的“合作共建基地”模式等。
以电商渠道为桥梁,扩大品牌影响力。吸引大型电商入驻,搭建电商销售平台,建设部分田头市场和外销窗口,实现线上线下一体销售。健全物流体系,加快推进仓储、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农产品出村、进城畅通无阻,形成有集聚效应的公共物流配送中心。强化品牌建设。在生产高质量农产品的基础上,打造特色品牌,建立多媒体宣传推广矩阵,强化农产品的品牌效应。
以金融支持为基础,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财政预算,创新财政补贴农业的方式,加强向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等重要主体和领域的支持,尤其对发展空间较大、辐射带动能力较强、与“三农”联系紧密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予重点扶持。加强闽宁镇普惠金融的发展。在风险可控范围内简化信贷手续,扩大抵押范围,增加服务网点。同时完善征信评估制度,对农业企业进行理性评估,缓解企业的贷款压力。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的投入。在规范经营环境的基础上,采取奖励、补助、贴息等多种方式,引导、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闽宁镇建设,促进闽宁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壮大。(执笔:杨娟 何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