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宁夏是全国重要生态节点、重要生态屏障和重要生态通道,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启宁夏生态环境保护新征程,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新征程宁夏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宁夏贡献,奋力谱写新时代宁夏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要立足宁夏生态地位和重大生态责任,以环境问题治理和生态功能恢复为导向,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环境污染防治率先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治理体系,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深化固定源、移动源和面源污染治理,降低PM2.5浓度,有效遏制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强化银川—石嘴山—乌海大气污染相互影响较大城市间应急联动,加快建立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启动标准和跨城市大气污染应急预警机制。二是完善水环境治理体系,着力实施水资源扩容、水污染减排、水生态提质,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黑臭水体、入河排污口、城镇、工业聚集区等专项治理。以黄河干支流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行动为突破口,依托排污许可证信息,建立健全“水体—入河排污口—排污管线—污染源”全链条管理的水污染物排放治理体系。巩固提升城市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全面消除城乡黑臭水体。深度治理工业水污染,实施化工、医药、造纸、印染、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专项整治,推动工业废水全部达标排放。三是切实保障土壤环境安全,持续推进耕地周边污染源整治,定期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加强重点行业、企业和园区周边土壤环境监测,建立土壤污染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四是着力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新格局,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面对倚重倚能的产业结构,要立足自身特色优势,着力发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一是再造宁夏工业新优势。加快新型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数字信息、现代化工、轻工纺织“六新”产业发展,打造银川市光伏和电子信息材料、石嘴山市稀有金属、宁东基地化工新材料和高性能纤维材料三大产业集群。推进钽铌铍钛稀有金属、铝镁合金等精深加工,打造全国重要的新材料生产基地;推动绿能开发、绿氢生产、绿色发展,积极推动能源产业绿色转型;延伸装备制造产业链,打造行业领跑者;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大数据等数字信息产业,着力打造信息产业高地;大力发展煤化工、电石深加工等现代化工产业,推动化工产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着力推动食品制造、生物医药等轻工纺织产业发展,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上实现新突破。二是以特色发展为目标,做大做强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集研发、加工、营销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把“枸杞之乡”“滩羊之乡”“高端奶之乡”的品牌擦得更靓;三是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扩容计划,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健康养老、电子商务、会展博览“六优”产业,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区域物流枢纽、医养康养胜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扩量增容、生活性服务业升级提质、新兴服务业发展壮大。
瞄准既定目标,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立足宁夏能源资源禀赋,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一是制定碳排放达峰实施方案。科学合理确定碳达峰目标,识别碳达峰关键因素,明确碳排放达峰的重点任务和具体项目,确定宁夏碳排放达峰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分阶段、分层次、分领域开展碳达峰行动。二是探索开展宁夏碳中和研究,形成全区碳中和目标愿景及行动方案。三是开展全区碳达峰行动,推动全区部分高耗能行业尽早达峰。加强对宁东基地重点碳排放企业的碳排放管控,有规划有步骤地上马新项目,坚决杜绝“两高”项目上马。鼓励宁东基地发展低成本绿色氢源,加快推进氢能友好示范产业园建设;巩固银川市、吴忠市低碳城市试点成果,推进低碳示范城市创建;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选择若干个有代表性的城镇、园区和企事业单位,按照“减源增汇”建设路径,开展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开展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建设,选择典型区域,重点在基础条件较好、有创建意愿的区县、园区、企业,率先开展碳达峰和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全国实现碳中和愿景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宁夏样板。
保持严的基调,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执法监管。要强化过程监督和后评估,加大环境执法网格化监管和“双随机”力度,加大超标处罚和联合惩戒力度,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一是全面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完善整改工作机制。针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中央和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不力的典型案件开展专项督察,强化现场核查和日常巡查督导,推动督察常态化。二是推动企业依法主动公开排污信息、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运行情况、项目环评等环境治理信息。三是落实环境监管执法“双随机、一公开”制度。紧扣工作实际,建立健全执法人员名录库和检查对象名录库,制定随机抽查细则,加强在信息共享、信用约束、联合惩戒、举报监督等方面的配套衔接,全面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加大正向激励力度,推动差异化监管。落实执法公示制度、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对“双随机”抽查做到全程留痕,实现责任可追溯。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健全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体系,推动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全面落地见效。
(执笔: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