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下大力气破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四大难题”

贺姗姗 何建兵 张海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今年2月底,全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营商环境全方位提升推进大会召开,以更新举措、更大力度、更高标准全方位优化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发展环境,吹响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最近,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的发布,民营经济再迎发展春天。

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一些短板要补、弱项要强、难题要解。

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思想解放难,民营经济发展底气不足。从现实来看,无论是认知层面还是社会层面,民营经济发展都缺少十足的底气、强烈的心气。主要表现在,一些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过于依赖资源禀赋,发展壮大的进取心不足、创新性不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性,企业长远发展缺少系统规划,企业管理缺乏创新意识,抵御市场冲击的能力不足;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囿于“抓大放小”“重外轻内”的思想惯性,工作中对大企业、大项目和外出招商比较重视,往往忽视本土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而且,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也普遍存在对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歧视,公众对民营企业认可度比较低,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机遇不够、扶持不足,普遍缺乏信心和底气。

诉求响应难,民营经济政策“花多果少”。当前来看,一些地方颁布的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扶持力度大、覆盖面广,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手续多、兑现慢、成本高,政策“空转”、难以落地的现象。比如,政策制定缺乏针对性,有的政策看似有方向、有要求,但没抓手、少细则,高高在上、不接地气,与企业需求、民营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去甚远,政策现实需求度不高;政策宣传缺乏广泛性,一些部门在政策宣传、解读、引导上发力不够,导致一些惠企政策从制定之初到实际运行,只有少数制定者、参与者知晓,相关民营企业并不完全了解,政策真正发挥作用的空间有限;政策执行缺乏操作性,有些政策附加条件太多,无形中设置过高门槛,导致传统产业、小微企业等难以享受,落实不精准、不充分、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惠企政策的执行效率。

要素保障难,民营企业“贫血”现象突出。其一,融资难是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最大瓶颈。由于规模小,自有资金较为匮乏,加之本身资信度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缺乏有效抵押物和担保、财务制度不够健全等,中小微企业在贷款时很难得到金融部门的“青睐”,从而导致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其二,人才匮乏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就我区而言,目前民营企业高端、高技能人才缺乏,创新力和竞争力弱,加之我区大多数民营企业所能提供的工资待遇、发展前景、城镇生活配套水平等与发达省份存在较大差距,“招不进、留不住、培养完就走”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其三,科技创新转化步履维艰是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短板。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存在科技研发投入不足问题,缺少自主创新产品,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之间的对接也少,缺少外部成果承接转化平台,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难,产业化更难,民营企业“面对金山无饭吃”的现象比较突出。

服务享受难,营商环境亟待优化提升。一是有准入、难进入。目前许多领域对民营投资虽没有明文限制,但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仍然存在,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与国有企业、外资经济有较大政策差异,一些领域民营企业想进进不去,就算能进去,但立足难,发展更难,最后还是被挤出来。二是有减免、无“轻松”。后疫情时代,减税降费力度不断加大,各种惠企政策陆续出台,但面对各类名目繁多的行政性收费、乱处罚和行政摊派费用,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负担依然沉重。三是关系清、人不亲。一些政府部门不愿与民营企业打交道,生怕与企业走近了会落下闲话、惹来麻烦,主观认识上存在诸多顾虑,主动服务帮助企业的少,“店小二”“保姆”式服务停留于文件中、口号上,政企“清”而不“亲”。特别是招商引资过程中的“JQK”、法治化缺失现象依然时有发生,契约精神、法治意识和服务意识欠缺,法治化、制度化水平亟待提升。

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旗帜鲜明宣传造势,多措并举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舆论支持,发挥网络空间传播快捷优势,充分利用抖音、微信等新媒介技术扩大宣传覆盖面,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惠企政策做深入浅出的解读阐释,提高政策知晓率,为发展民营经济造势。搭建常态化政企沟通对接机制,畅通领导干部和民营企业家沟通交流渠道,引导企业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状况,增强了解政策咨询和市场变化的主观能动性。实行民营企业派驻员制度,挑选相关部门精干力量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给予生产指导和服务协调等,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用实际行动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狠抓政策落地落实,确保民营企业享受政策红利。要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立足纾困解难,做好顶层设计,实行惠企政策“点对点”精准推送,实现由“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要重点做好政策的梳理、评估和整合工作,最大限度合并同类项,消解政策摩擦,形成政策合力,找出政策不落实的主要症结,避免执行过程中的“肠梗阻”。着重推动中央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有关政策高效落地,全面落实相关惠企政策,确保企业得享政策红利。开展宁夏百强民营企业评选发布活动,对新评出的百强民营企业实行月排名、季公布、年度表彰机制,营造出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全面补足要素短板,创新驱动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一是大力营造创新发展优良环境,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自治区级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对小微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强支持引导,推动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可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组织协调,国有企业发挥带头引领作用,号召民营企业参与学、研、用“三位一体”的创新联合体,让民营企业创新潜力更好发挥。二是尽快配套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政银企战略合作,推动金融机构开展多样化、个性化金融服务,千方百计破解融资难题。比如,可借鉴学习“海南知识产权贷款”制度,以专利、创新成果等获批贷款,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实现用“知产”引“资产”。三是优化人才政策体系,打通民营企业人才职称评定机制堵点,积极推广“校招共用”等引才模式,畅通企业引进人才的落户渠道。一方面,围绕我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开展精准化订单式培训,培养造就产业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鼓励企业柔性引进高端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对贡献大的企业家进行重奖,同时深入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升工程,打造“宁商精英”团队和“精工良匠”队伍。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公平宽松发展环境。要在便民服务上下功夫,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便民服务改革,积极探索容缺审批、限时办结、并联审批新模式,切实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歧视性规定和做法,让民营企业易准入、快准入、真准入。在政企“亲”“清”上下功夫,尝试建立“亲”“清”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明确政企交往的“雷区”和“安全区”,一方面从宣传惠企政策、优化涉企服务、强化调研交流等方面鼓励干部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另一方面在庸政懒政怠政、漠视企业诉求等方面划出红线,推动“亲清”政企交往行为有据可依、有规可守。在法治政府上下功夫,通过建立健全相应奖惩制度,坚决打击侵犯民营企业产权的行为,建立更有效率的知识产权侵权查处和纠纷解决机制,严格规范涉企执法检查行为,专设民营企业维权投诉中心,规范畅通民营企业反映诉求渠道。在集约高效上下功夫,通过数字赋能,减环节、减流程、减材料,在推进各个应用的全面贯通、综合集成、建章立制上下功夫,构建集约高效、自主可控、开放兼容的数智支撑体系,努力打造数字营商样本。

(作者系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第59期中青班学员)

--> 2023-09-05 贺姗姗 何建兵 张海立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88225.html 1 下大力气破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四大难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