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福建省如果有若干个晋江,福建就不一样了。应该说,‘晋江经验’现在仍然有指导意义。”
什么是“晋江经验”?10月27日,记者走进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晋江经验馆,寻找答案。
安踏、特步、心心相印……46件驰名商标蜚声中外;1个超3000亿元、1个超千亿元、2个超500亿元、2个超300亿元的产业集群熠熠生辉。龙头企业顶天立地,“单项冠军”竞相涌现,汇集中国“鞋都”“伞都”“体育之都”“拉链之都”等十余个国字号头衔于一身。
地区生产总值40年翻了3000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继续居全国第四位。
从“闽南晋江”变成“世界晋江”,怎么做到的?
改革开放初期,和大部分地方一样,晋江也是典型的农业穷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强劲东风,在晋江掀起了解放思想的大潮。
晋江经验馆里,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记录着晋江人民创造出的奇迹:在经济发展上,“十户人家九户侨”“漂洋过海下南洋”的晋江人,从“耕洋牧海”到“洗脚上田”,从“家家点火,户户冒烟”创企业到“宁可睡地板,也要当老板”。在营商环境上,他们敢为人先、敢啃硬骨头,在全国率先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为群众“减负”、为企业“松绑”。在党的领导下, 流淌在晋江人骨子里“爱拼、敢拼、善拼”的基因,催生出了以“晋江精神”为重要代表的爱拼才会赢的奋斗精神。
侨乡“三闲”起步,乡镇企业开路;引进利用外资,成片开发迈大步;构建市场基础,经济发展加速;提高、创新、突破,拓展发展道路……在不同发展阶段,大力解放思想的同时,晋江也把坚持作为一种信仰。
晋江人坚持在一双鞋、一颗糖、一把伞上做文章,心无旁骛做实体。晋江人坚持“爱拼才会赢”“倒了不可怕,再来!”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整个晋江经验馆,让人感受最深的,是晋江无论干部、企业家还是群众,对“晋江经验”发自内心地感恩和笃行。
“爱拼才会赢”的晋江人,经过几十年的打拼,“拼”出了“晋江经验”最生动的奋斗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