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唯)11月14日,记者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获悉,宁夏现已全面完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在全国唯一实现试点范围省级全域覆盖和试点资源类型全部覆盖。
2021年6月以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积极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以自然资源清单为依据,聚焦摸清资产家底、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资产处置配置规则、创新所有权管理方式、落实资产考核评价、深化理论课题研究等,坚持“摸家底”与“建账册”同时发力,理论研究、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一体推进,“自治区+地级市”实现全面推开。随着237项试点任务全部完成,自治区本级不仅形成123项试点成果,多项创新举措也在全国率先落地。
“如今在自治区本级和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五个地级市,已同步开展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自然保护地等7类自然资源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处处长李浩源介绍,这为我区全面落实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促进自然资源资产高效配置和保值增值、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宁夏率先制订专项报告编制模板,构建“资源+资产”“实物量+价值量”“专项报告+报表体系”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报告框架体系,还借助建设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权益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系统基本框架和应用方向,建立全链条的资产权益管理体系。同时,我区率先开展覆盖全域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核算和平衡表编制3项国家试点,并在省级自然资源领域出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方案,发布三批13个自治区级典型案例。其中,“稻渔空间”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三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我区还通过构建清查试点成果管理系统,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实现“通过图表联动方式精准查询自然资源资产数量、质量、分布等实物属性、价值属性和价值量信息”的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