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准确把握“两个结合”的理论意蕴和实践逻辑

苗汝昌 吕宇晨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提出的一个原创性命题,具有深邃的理论意蕴和丰富的实践逻辑。新征程上,深刻揭示“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理论意蕴和实践逻辑,对于更好地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深刻领会“两个结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不仅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经验总结,同样也是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指引,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内涵和实践途径,大大深化了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也彰显了我们党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自信和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的坚定决心。全面深刻领会“两个结合”,不仅为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理论意蕴,也为我们党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厘清了实践逻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其理论在文化底蕴的滋养下、在时代发展的洗礼下焕发出更具有中国风格与时代特征的光辉,才能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两个结合”的理论意蕴

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深刻剖析。在“第一个相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表述中,始终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可与信心。“第一个相结合”的科学论断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认为是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主要表述。而在“两个结合”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论断是相对独立于“中国具体实际”的,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被赋予相对独立的诠释和意义,同样也表明在党的理论创新中,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被摆在关系发展全局的地位上。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与创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论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总结革命成功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联系,比如“实事求是”这一《汉书》中所记载的成语,就被毛泽东同志赋予了新的意义,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相结合后,作为党的思想路线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仍然坚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初步形成了“两个结合”的意识形态,从一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内在地包含着同中国现实革命运动、同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结合。

“两个结合”的实践逻辑

坚定立足中国国情的立场。“两个结合”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理论和对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最新回答,通过对这句话主客体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所具备的鲜明的中国立场。我们必须清楚:结合的主体并不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而是具有中国立场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要解决中国问题,前提是要对中国有深刻的了解,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把中国人民的广大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牢固站定“中国立场”,聚焦“中国问题”,才能找到“中国方案”,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基础与前提,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才能保障党在新时代创新理论的正确方向和价值。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时代性,这就决定了其本身就是中国社会根本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因此我们党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虽然都是吸收和运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它在精神内核上始终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不同的理论表述也只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不同时代与条件下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

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地位。中国历史发展事实已充分证明,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之所以行,在于其作为开放的、发展的理论,很好地与中国人的历史记忆、文化传统、民族心理、价值观念相结合,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精神理念中不断发展创新,彰显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正是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成为蓬勃发展、展现真理力量的“活的马克思主义”。当前,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关乎全局的发展地位上,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 2023-11-22 苗汝昌 吕宇晨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98807.html 1 准确把握“两个结合”的理论意蕴和实践逻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