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下一篇

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路径

李 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探索十分重要。作为一种深厚而独特的文化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点,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它能够为年轻一代提供独特的价值观引领,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哲学、伦理、道德和人文思想,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文化自信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和鲜明的个性,高校思政教育要注重弘扬文化自信,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优化思政课程,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深远影响力。在当代社会中,正确认识和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思政课程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思政课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优化高校思政课程的设置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一要注重思政课程的学科特点和教育目标,避免过度强调知识量的堆砌,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二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特点,灵活设计课程内容和形式,增强和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在思政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一方面,可以通过课程教材的设计,引入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和名人名言,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另一方面,可以开设传统文化寻根之旅课程,通过实地考察和文化交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的课程安排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还能增加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与沟通,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高校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对于教学的要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高校必须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首先,高校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通过在课堂上设置各种互动环节,例如提问、小组讨论、课堂演示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和促进的角色,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互动式教学,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积极的参与者,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其次,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打破只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开展项目,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开展诸如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传统文学作品改编等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加强与文化机构合作,创设研究实践平台。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高校与文化机构的合作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文化机构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首先,文化机构可以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文化遗产,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宝贵的素材和案例。例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遗址等可以成为实践教学和研究的场所,为学生提供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背景和历史文化变迁的机会。其次,文化机构还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展览、讲座、演出等,为高校师生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文化机构还可以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引领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念的融合。通过加强高校与文化机构的合作,创设研究实践平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质,培养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人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思政教师。教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和重要力量,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能够有效地传递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教师培养是构建和完善现代高校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的思政教师,我们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和要求。首先,思政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内涵,且有能力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学生成长。其次,思政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以身作则,用心呵护学生的情感需求,塑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再次,思政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最后,应加强教师培训,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和具体的培训计划,包括思政学科知识、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也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的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思政教育理论素养。

在文化自信的视角下,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需要深入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并分析思政教育现有问题的原因,紧跟时代步伐,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路径进行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体验。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化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文化自信和创新思维的新时代大学生。

(作者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本文系重庆市教科规划领导小组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有经费课题“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当代价值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实践路径研究”〈2021-GX-036〉)

--> 2023-12-09 李 新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01230.html 1 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