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下一篇

“冬季里看乡村振兴”系列报道之三

红寺堡区:移民变身上班族

本报记者 李 涛 杨 娟 见习记者 张 敏 李宏亮 文/图

工人紧盯每一道环节,严把质量关口。

从空中俯瞰红寺堡镇弘德园区的吴忠兴民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厂房。

工人加工棉卷。

劳务移民变身产业工人,熟练地在生产线上作业。

查验纱线产品的质量。

冬季,寒风凛冽。而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工业园区的兴民纺织车间里却暖意融融,纺织工人们身着薄衣穿梭在织机前,有的打卷、有的穿线、有的扎锭……机声隆隆中一派繁忙的工作景象。

“没想到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上班一族’,现在每个月准时收到工资到账的短信,觉得格外安心。”2020年,适逢兴民纺织招聘,四处打零工的韩弟红便主动报名成为一名纺织工人。3年里,韩弟红从一个从未接触过纺织业的“生手”到如今成为基层管理人员,工资也从刚进厂的两三千元,涨到5000多元。

在兴民纺织车间,“韩弟红们”还有很多。

吴忠兴民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是自治区和吴忠市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也是吴忠市最大的产业扶贫项目。企业负责人田卫东介绍,目前兴民纺织车间有一线工人470余人,95%以上来自红寺堡当地。公司免费提供5路通勤车,接送各村工人上下班。工人平均工资4300元左右,技术能手超过6000元,有11人已走上基层管理岗位。

红寺堡区聚集着来自宁南八县(区)以及周边五省(区)的23万移民。当地政府在招商引资的同时,将解决移民就业作为重要参考标准,引进了一批像吴忠兴民纺织有限公司这样的劳动密集型新型科技企业,鼓励企业就地招工、加强技术培训,带动搬迁移民转型成为产业工人,帮助更多农村劳动力就近务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2023-12-15 本报记者 李 涛 杨 娟 见习记者 张 敏 李宏亮 文/图 “冬季里看乡村振兴”系列报道之三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02192.html 1 红寺堡区:移民变身上班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