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让网格化管理和基层自治实现有效衔接

马建英 刘晓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是当前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特色的基层治理工具。基层群众自治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基础,也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但二者在实践运行中逻辑理路不同,易产生冲突。因此,如何使二者有效衔接应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

网格化服务管理与基层自治衔接的必要性。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社区网格化管理就是依托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对社区单元网格内的人、地、物、事、组织等实施精细化、信息化、动态化社会服务管理。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网格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加快了政府职能与行政力量下沉改革,加速了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的进程,同时也使基层治理更加精细、精准。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基层政府指导支持基层依法自治,促使社会细胞活跃起来,提升社区能力,更好服务群众、造福群众。可见,社区居民自治和网格化管理是否得到有效衔接并实现双向赋权增能,是从微观层面化解社区治理体系碎片化困境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社区治理共同体形成的关键。

基层网格化管理和基层自治未能有效衔接的缘由。受压力型体制和行政组织体系“条块分割”影响,各自为政的“千条线”把工作延伸至“网格”,条线下沉的网格力量由于协同联动机制缺乏,难以形成组织化合力,社区“这根针”很难串起基层社会治理“千条线”,致使社区基层自治和网格化管理出现双重“失灵”。这种局面的出现,从治理逻辑上看可谓泾渭分明,网格化管理的初衷是通过“技术嵌入”的形式强化政府内部层级部门下沉的行政事务的管理能力,其遵循的是行政逻辑;而社区是群众自治组织,由群众自治来管理地方自治问题,其遵循的是自治逻辑。由于“强行政、弱自治”的不平衡性以及基层群众参与意识薄弱等造成基层自治发育不足,加上“网格化管理”与“群众自治”功能性分权界限尚未厘清,必然很难将管理与自治的双重职能衔接起来。

网格化服务管理与基层自治未能有效衔接的表现。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运用民主协商方法,可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在网格化管理方面,使党的组织和工作全面覆盖基层治理单元“网格”,并深化由数字技术支撑的“多网合一”联动机制建设,可加快治理服务体系向基层下沉。但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存在社区网格化管理和居民自治相割裂的“两张皮”乃至相互抵消的问题。典型表现是有些社区网格化管理专注于治安维稳,为民服务功能不够突出,加上各类基层治理任务全部纳入网格,基层自治组织几乎被行政化、边缘化;有些社区网格员与社区工作者“各自为政”,影响了整体合力的形成。鉴于此,只有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过程中的行政化趋向,以体制机制改革归位居委会自治职能,提高居委会自治能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统领和凝聚网格化服务管理和基层自治两股力量,将基层服务功能与管理功能统合起来,才能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促进基层网格化管理和基层自治衔接的路径。在当前的实践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进一步优化网格设置。在以社区为治理单元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人口分布、地理面积、管理服务难度、社区工作者数量、居民构成、辖区单位、物业管理区域等实际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统一划分社区综合网格,以达到“多网合一”。在网格内进一步划分“微网格”,实现治理单元最小化,治理难题关口前移。二要加强网格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政治引领力、组织领导力和统筹协调力,在网格中形成同各类基层组织的制度化共建共治机制。通过入户走访,建立网格微信群,开展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收集社情民意,服务居民群众。搭建社区共建议事新平台,形成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居民代表上下联动的居民自治组织体系,把党建引领作用落实到网格管理服务全过程。三要探索将专职网格员纳入社区工作者管理。中央基层治理文件明确要求“探索将专职网格员纳入社区工作者管理”。明确网格员的职能和身份属性,将专职网格员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统一招录、统一待遇、街道(乡镇)统一管理,社区统一使用考核。四要探索开放社区精细化治理模式。构建专兼职结合的“一格多员”的管理服务团队。以小区为单位设立居民小组,以楼院为单位产生居民代表,除了社区工作者分工承担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以外,还应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成员,居民代表、居民小组长、楼院楼栋楼门(单元)长、社区志愿者、物业管家等群众性力量有序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推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共同体。五要明确网格管理服务事项,增强精准化精细化服务能力。目前,有些地方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包罗万象,加之考核、留痕要求过多,导致社区工作人员不堪重负,这就需要明确网格管理服务事项,切实解决考核过多、留痕过度等问题。要准确掌握网格内的人、事、物等动态情况,做到“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清,矛盾隐患清”,在这个基础上,把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志愿服务等下沉到网格,精准精细报送到千家万户,做到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成效。

(作者单位:中共银川市委党校)

--> 2023-12-18 马建英 刘晓博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02253.html 1 让网格化管理和基层自治实现有效衔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