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记者手记

再生水浇灌美丽愿景

本报记者 陈 瑶 见习记者 何婉蓉 常 宽

清水变污水易,污水变清流呢?

中水,正是将污水处理后,形成的城市“第二水源”。目前,宁夏通过制定政策、新建污水处理厂、增加设备和铺设输水管道、鼓励城市企业和个人使用中水等一系列举措,探索再生水循环利用,让再生水成为可靠的新水源。

但路长且艰,中水回用在建设进度、政策制度、资金保障等方面尚存在不足,尤其在项目资金筹措、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促进再生水利用的市场化机制方面有待进一步落实。就污水收集来说,我区气候干旱,以往采用雨污合流排水体制,改造难度大。就再生水的使用来说,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2022年景观用水较2021年有所提高,城市杂用、绿化灌溉用水增长缓慢,工业用水可能会跨越式增长,但前提是要完成部分项目建设。

让每一滴再生水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聚焦再生水利用难点和堵点,我们也欣喜地听到了一些“好声音”:加快推进城中村、老旧城区等区域生活污水收集支线管网和出户管连接建设,补齐“毛细血管”;以需定供、分质用水、就近利用,推进水资源统一配置,推广再生水“冬储夏用”;推动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市政杂用、国土绿化、生态补水,在洗车、高尔夫球场、人工滑雪场等行业优先使用再生水,限制或减少黄河水和地下水的取用量;发挥考核“杠杆”作用,将再生水利用纳入自治区效能目标管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等,建立可量化、可核实的硬指标,推动污水再生利用工作落实落地……

节约水资源,利用好中水,是宁夏水情所迫、发展所需,更是责任所在、大局所系。

中水回用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水继续履行它的使命,需要政府完善、普及中水回用政策,需要企业攻克中水相关技术难题,也需要在工业、民用各方面推广中水使用。当每一滴水都能够得到尊重,每一滴污水都得到妥善处理时,水的愿景将得以实现,我们的城市也会更加美丽。

我们呵护的是一滴水,更是我们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 2023-12-18 本报记者 陈 瑶 见习记者 何婉蓉 常 宽 记者手记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02433.html 1 再生水浇灌美丽愿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