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唯)12月22日,记者从“释放资源要素活力,增添先行区发展动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除搬迁撤并、城郊融合类村庄外,全区1981个村庄规划全部高质量完成编制审批工作,实现区内村庄规划全覆盖,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重要支撑。
2019年以来,我区先后制定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村庄规划编制管理暂行规定等3项制度政策,出台涵盖村庄调查、村庄分类、规划编制、用地分类、数据入库、公众参与以及搬迁撤并类村庄认定在内的技术标准,形成了系统完备的“3+7”村庄规划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
为避免村庄规划“千篇一律”,我区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整治改善、搬迁撤并5种类型,明确行政村主导分类,提出各类村庄发展指引。“像离城区较近的城郊融合类村庄,按照社区标准规划建设,节约用地,提升治理水平。对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丰富的特色保护类村庄,则突出特色资源保护和活化利用,完善旅游配套,提升旅游服务能力。而整治改善类村庄,则围绕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服务,满足村民基本生活需求。”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总设计师李少军说,各具特色的规划编制,让各村立足乡村自然地理本底和历史文化现状,结合“六特”产业发展,在对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之余,成为各美其美的塞上乡村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