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家国情怀作为联结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桥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亮丽底色,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而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大学生正值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因此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已成为各高校培养大学生的重要一课。
然而,在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我们虽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现存问题仍较为复杂。有的高校还只是停留在思政课堂上泛泛而谈,没有积极引导大学生去主动感受感悟;有的高校老师只是空谈家国情怀,而没有举出具体事例去启迪学生,让他们深入思考;有的高校没有针对大学生自身的实际特点,通过理论结合实际来引导大学生加深对家国情怀的了解;现实中还存在部分大学生重娱乐轻情怀,一些网络媒体发展重利益轻内容,以及多元化思潮弱化大学生爱国情怀的现象。由此可见,深入探讨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的策略,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上好思政课,培育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担当意识。高校要将培育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引导大学生将个人成才与国家富强相结合,引导大学生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加自信的心态与世界平等交流对话,进一步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担当意识。一方面,大学生时期是人生中积累知识、开阔眼界的黄金时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精读一些传统著作,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加强自身文化自信。还可以多开设与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等相关的选修课和必修课,通过专业思政教师的讲授,让大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中国文化、感悟中华文化魅力。另一方面,要发挥家庭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中的教育作用。建立家校联动机制,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从而形成强大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引导大学生主动担负起对国家和家庭的责任,确保家国情怀教育的实效性。
定期开展团日活动,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认同感。各院系要重视团日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意识潜移默化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凝心铸魂、筑牢根本,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与尊重,坚定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认同感。比如通过国粹文化的团日活动,带领大学生了解并亲身体验中国的围棋、刺绣、武术、中医等国粹,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增强文化自信,感受真正的中国人文之美。
组织大学生参观学习,从文艺作品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引导大学生接近、欣赏中国文艺作品之美,有助于赓续中华文脉,增强志气、骨气、底气。比如通过带领大学生参观欣赏中华文化展品,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演变和文化内涵。从甲骨文、竹帛、纸书到多元的数字化媒体,从经典红歌、传统戏曲、经典民歌到流行歌曲,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各个历史时期留存的典籍、绘画、照片等,参观者能够充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因此,通过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可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
优化网络议程设置,营造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良好氛围。主旋律短视频为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提供了新的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容易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其一,要巧取资源,精准运用。可以在讲述伟人伟绩时先插入短视频让学生进行初步了解,也可以在课堂的最后插入短视频,进一步深化内容,画龙点睛。例如,《人民日报》创作的《中国一分钟》,充分验证了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的理念,见证了锐意进取的中国。也可以将爱国主题动画短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融入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动画的形式生动诠释中国近代以来的一系列重要事件,为严肃的历史增添趣味性,在讲述历史事件的同时引领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满足大学生的新时代追求。其二,要传承文化,提升美育。如今,有不少历史遗存和纪念场所积极引进3D、VR、AI等技术,拍摄短视频并配上音乐和讲述,如身临其境一般,大幅度提升体验效果和育人成效。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立体化展示了中国的历史人文及地理风貌。其三,要榜样示范,坚定方向。在新时代新背景新形势下,主旋律短视频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榜样示范教育功能,其内容以塑造正面人物形象为主,更注重讲述真实事件,展现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平台、校园街边电子荧幕等渠道,播放与大学生息息相关且具有榜样示范作用的主旋律短视频,可以引导广大青年以榜样为标杆,凝聚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磅礴力量。其四,要创新实践,深入互动。高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思政课所学内容开展爱国教育主题活动,参与情景剧、动画、Vlog等短视频的拍摄和制作,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地思考社会问题。媒体和高校也要通过互联网发布动态的形式,营造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的良好氛围。
总而言之,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当代大学生应当在深学笃信中铸牢涵育家国情怀的情感基底、在审思明辨中强化涵育文化自信的价值认同、在知行合一中明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担当作为,进而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祖国的栋梁之材,为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强劲动力。
(作者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2022年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城市群职业教育适应性及其提升策略研究——以苏锡常都市圈为例”〈B/2022/02/60〉系列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