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唐宋诗词里的贺兰山意象与文化内涵

汪国林

    横跨宁夏与内蒙古的巍峨贺兰山,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有着银川平原“守护神”之称,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也使之自古以来就成为中原农业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的地区。贺兰山丰沛的水土资源不仅为各民族的繁衍生息、生存发展提供了基础,其独特的生态环境也使得大量游牧民族为争夺当地的资源与土地进行频繁战争。在浩如烟海的唐宋诗词中,贺兰山作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地理标志,吸引了历朝历代文人墨客为其挥毫。这片土地从古至今经历的无数血雨腥风与悲欢离合,也决定了贺兰山不仅仅是中国疆域地图上一个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其为主题的各类诗歌作品更是充分反映了民族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进程,蕴含了丰富的文学价值与文化内涵。因此本文借唐宋诗词中关于贺兰山的描写来探讨其背后所代表的意象与文化内涵。

    边疆战场的象征

    “贺兰山”一词最早出现在《隋书·赵仲卿传》中,其曰“开皇三年,突厥犯塞,以行军总管从河间王弘出贺兰山”。因贺兰山的南北走向,其不仅阻隔着西伯利亚寒流的东入,也拦截着腾格里沙漠的侵袭,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这一地理分界线的自然定位使之成为北方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交融之地,同时也是游牧民族及汉民族的军事对峙之所。其“屏蔽中原”的战略地位使之在唐宋诗词上经常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象征出现。虽然从周朝开始贺兰山地区就常有冲突和战争,但在诗歌中对于贺兰山的描写则是在唐代以后才有记载的。最早出现贺兰山之名的诗歌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老将行》,其曰:“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这首诗描绘了贺兰山下军队严阵以待的生动场景,虽不确指某场战争,但也能从只言片语中感受到纵然是在盛唐时期,贺兰山周围也常常爆发战争。而安史之乱爆发后,宁夏地区军事空虚,吐蕃乘机攻陷了河、陇地区,最终直捣长安。贺兰山作为边疆战场的关隘,在诗歌里则更加频繁地被文人引用,以此来反映当时的唐朝战争频发、国力衰微的局面。顾非熊的《出塞即事·其二》有云:“贺兰山便是戎疆,此去萧关路几荒。”唐代虽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繁荣的一段时期,但在统治期间其边疆地区仍然是战火不断,这由流传下来的诗词中对贺兰山这一意象的着墨可见一斑。

    壮志豪情的寄托

    一说词中“贺兰山”,自然避不开宋朝名将岳飞的《满江红》,其中名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就是他抒发自己一身政治抱负的誓词。岳飞作为南宋抗战派代表人物,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忠君报国、救亡图存的爱国事业,从这一思想境界来解读该词也不难看出,词中使用的“贺兰山”并不单指某一地理位置,而是更多作为一种隐喻暗指的文学概念。在岳飞心中,“贺兰山”可以是南宋与金朝的交界之处,也可以是中原文化与草原文明的矛盾象征,他以豪情壮志为笔,描绘了驰骋疆场、驱逐敌人的英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民族的忠诚与担当。唐宋时期,“贺兰山”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意象也时常在边塞诗中被提及,与《满江红》所抒发情感类似,虽然不同诗篇展示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但每个作者心中的家国情怀则始终是贯穿“贺兰山”主题诗词的情感底色。比如唐朝诗人卢汝弼的“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展示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宋朝诗人姚嗣宗的“踏碎贺兰石,扫清西海尘”则抒发了将士们收复河山的雄心壮志。此类诗词均从不同角度借用“贺兰山”的意象诠释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核。

    自然环境的抒情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贺兰山还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诗人的目光。他们赞美贺兰山的雄伟壮观、风景秀丽,以及其孕育的生物多样性。受战争等条件的限制,唐代以前对贺兰山地区的自然景观着墨不多。唐初,“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从诗人韦蟾所著的这篇《送卢潘尚书之灵武》中可以初窥该地区在当时朝代下的优渥生态。再如唐代诗人马戴的《别灵武令狐校书》中也写道:“树隐流沙短,山平近塞多。雁池戎马饮,雕帐戍人过。”这首诗虽写边防,但从对边塞生活的白描中也体现出了当时贺兰山地区植被茂密、水源充足、战马驻足歇息的一片欣欣向荣之景。唐中晚期,诗人在对贺兰山自然环境的描写中更着重于其对农耕文明所作出的贡献,如唐代诗人无可在《送灵武李侍御》中就描述道:“地得江南壤,程分碛里砂。禁盐调上味,麦穗结秋花。”可以看出良好的水土条件使得当时该地区的农业较为发达,无愧于“塞上江南”的美誉。到了宋朝,贺兰山区域的生态环境就逐步恶化,如宋代诗人张舜民在《西征回途中二绝·其一》中写道:“灵州城下千株柳,总被官军斫作薪。他日玉关归去路,将何攀折赠行人?”该诗充分反映了当时贺兰山周遭的植被已遭到严重破坏。

    综上,从边疆战场的象征,到诗人豪情壮志的寄托,再到自然风光与农业资源的深刻变迁,均见证了千百年来以贺兰山所代表的西北地区的历史变革与文人豪情。在文学上,贺兰山的意象无论是诗人用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都能让我们一窥他们当时的踌躇满志与那个年代的无数纷争。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好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传承历史,同时也是连接现代人与历代作者跨越时空的沟通桥梁。

    (作者单位: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本文系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中国古代文学”阶段性成果〈编号:2022xsxx249〉)

--> 2024-01-29 汪国林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08243.html 1 唐宋诗词里的贺兰山意象与文化内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