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上,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李国良和赵海琴。
20世纪60年代初,“三千孤儿入内蒙古”谱写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佳话。这“三千孤儿”被内蒙古人民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孩子”,李国良和赵海琴,就是其中的两位。
李国良和赵海琴有着相似的经历。幸运的是,他们分别被蒙古族牧民和汉族家庭收养。在养父母的悉心呵护下,他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我们25名幼儿来到了第二故乡——巴林右旗大草原。我的养父母叫常锁、韩梅,是巴林右旗幸福之路公社阿力木图大队的牧民。当时家里生活特别困难,养父母总是把最有营养的牛奶和肉食留给我吃,把最好的衣服给我穿。他们无微不至地将我抚育成人,这份恩情我永记心间、没齿难忘。”李国良说。
成年后的李国良和赵海琴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在巴林右旗粮米加工厂相遇了。共同的经历让他们的心迅速靠近。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他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1996年,巴林右旗粮米加工厂面临转制,李国良主动下岗创业。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下,他先后创办了挂面厂和榨油厂,凭着自己的努力,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2005年,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以及社会组织的帮助下,赵海琴找到了她的亲生母亲和兄弟姐妹。“当见到93岁高龄的亲生母亲和我的3个哥哥2个姐姐,我的寻根梦终于实现了。我把宜兴的茶叶、大闸蟹带到了巴林右旗,也把巴林右旗的牛羊肉、奶食品寄到了江苏宜兴,我现在感到非常幸福,从我的经历中,我更真切地体会到‘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内涵。”与亲人相聚的那一刻,赵海琴的泪水夺眶而出。
“我们俩因中华民族的大爱来到了内蒙古巴林右旗大草原,是草原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又因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使我们相识、相爱,组成了幸福的家庭。”回首往事,李国良和赵海琴感慨万分。他们深知,正是因为国家繁荣发展、各民族团结,才有了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