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指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理想追求,然而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制度下,共同富裕只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夙愿与不懈追求,党中央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首要的就是全面准确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明白共同富裕的整体性、全面性、公平性和差异性,进而对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有着清晰的认识。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
共同富裕的“共同”二字鲜明地指出了共同富裕的主体是全体人民,而不是少数人、一部分人甚至多数人。一个人的吃饭问题是小问题,但是保证14亿人吃饭,其实背后却是一个大问题。人口规模巨大这一特征既给中国发展带来了优势,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不断为之努力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共同富裕的整体性、共同性,并多次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一个也不能少”的思想理念将共同富裕的主体范围,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在内容和逻辑上对接了起来。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是实现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一步,更是关键一步。
共同富裕是全面发展的富裕
几千年来,物质匮乏问题一度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首要问题。因此,富裕往往相对于贫困而言,被理解为财物充裕。然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的关系进展:一是人与物的关系,即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世界的能力和结果;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人类认识和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和结果。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类所拥有的物质财富更加丰富,但人类内部面临的生产关系却日益复杂。换言之,共同富裕首先是生产力问题,但也是生产关系问题。对此,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也强调,不仅要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还要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包含着全面性的内涵,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综合系统,这个系统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内容。准确理解共同富裕,就要看到物质富裕只是共同富裕的一部分,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思考共同富裕不能局限于经济收入,而是要把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考虑进来。
共同富裕是公平正义的富裕
公平正义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尺度,也是共同富裕的基本遵循。没有公平正义,共同富裕将难以实现。纵观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福利政策无法促使劳动者积极劳动和发展技能,出现很多“养懒汉”“福利陷阱”等现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准确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就要认识到我们的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更不是福利主义,而是要从根本上、从制度上保障全体人民获得劳动致富的能力和权利。
“鼓励勤劳创新致富”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原则,通过自身努力奋斗所创造出来的共同富裕才是公平正义的。“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的理念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把每一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都找到后,对症下药,走出了一条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路子。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人民不仅是共同富裕的共享者,也是共同富裕的共创者,必须依靠共同奋斗、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最终实现人人享有。
共同富裕是差异有序的富裕
从共同富裕的实现策略来看,共同富裕是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普遍而又有差异的富裕。首先,所谓“差异”,是指大家的富裕程度是非均等的,收入分配仍然有差距,收入分配允许有差别,但是必须公平合理、防止两极分化。其次,“有序”就是共同富裕是有先后顺序的、非同步富裕。共同富裕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所以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时间上看,共同富裕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而是先富人群带动后富人群;从空间上看,共同富裕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相同的富裕水准,而是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多措并举不断缩小贫富差距,效果已经逐步显现。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漫长的历史过程,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这就要求我们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一步一步把党制定的实现共同富裕的五年规划目标、远景目标等落地落实,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党的二十大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研究”〈SC22ZDYC2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