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要承担起塑造学生思想品德的责任。高校要始终把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在加强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高校育人与宣传思想文化相融合
育人职能与宣传思想文化相结合。在探讨高校育人职能与宣传思想文化融合时,应明晰高校育人的基本内涵。高校育人职能要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高校必须将宣传思想文化作为育人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体系,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向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此外,校园文化建设是育人职能与宣传思想文化相结合的重要领域。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高校应当通过举办讲座、展览、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形式,传播正能量,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高校还应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如校园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拓宽宣传思想文化的渠道和范围,确保正能量信息传播更加迅速、更加广泛、更有感染力。
课程教育与宣传思想文化相结合。课程教育是高校育人的核心环节,推动其与宣传思想文化活动相结合是深化高校育人职能的有效途径。课程教育不应局限于书本知识的简单传授,而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行为的结合,更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之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高校可以通过开设涵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的思想政治课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知识,还要结合时事热点、历史典范、文化经典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队伍建设与宣传思想文化相结合。高校师资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教师队伍对思想文化宣传的敏感度与专业性是实现育人职能深化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价值观的引导者,应当对国家的大政方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具有敏锐洞察力,并能够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准确把握方向,传递正能量。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教育政策,加深教师对国家发展战略、教育改革方向的理解和认识。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讨、教学研究,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道德的楷模。教师应立足新媒体时代背景,学会利用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新型工具,进行思想文化宣传,通过线上教学资源共享、线上线下教学活动,更加灵活、便捷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而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同时,教师也应具备辨别网络信息真伪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网络信息,培养其健康的网络行为习惯。
高效开展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建立健全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体系。高等院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基地,其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体系的构建尤为重要。这一体系的建立需要明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目标指向,即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目标指向明确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构建包含理念教育、实践教育、网络教育和国际视野教育等在内的多元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体系。
利用新媒体强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时效性与广泛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成为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高校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运用新媒体,不仅可以增强宣传的时效性,还能拓宽宣传的覆盖面。新媒体具有即时互动、传播迅速、覆盖范围广等特点,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些特点,通过各类网络平台,发布正面信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时代脉搏。在内容方面,应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和心理实际,制作形式多样、内容健康向上的信息产品。同时,还需关注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积极与学生交流,认真聆听他们的声音,及时收集反馈,以便更精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文化宣传。新媒体宣传的风险管理同样不容忽视,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虚拟性,高校需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和预警机制,防范和处理不良信息的传播,确保网络环境清朗。
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在传统宣传方式基础上,高校需不断探索和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以提升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创新宣传不仅要注重形式的多样化,还要深入挖掘内容的精神内核,使之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情感需求相契合。可通过举办主题性强、互动性高的文化活动等方式来实现。同时,高校还应注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个性化和精准化,通过建立数据库和分析平台,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进度、思想动态等进行精准画像,然后根据不同特征,提供个性化宣传内容和服务。总之,建立健全宣传体系、利用新媒体优势以及创新宣传方式和方法,对助力高校高效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有裨益,值得为此不断探索、不断付出。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