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多措并举提高公共管理专业学生调查研究能力

黄清子 胡 恩

黄清子 胡 恩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些论述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用中国化的语言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集中体现。新时代,培养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研究胜任力至关重要。

作为新时代的储备人才,公共管理专业学生通过提升调查研究能力,可将知识与理论付诸实践,科学收集与分析数据,深入了解和分析民众需求与社会问题,为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持。培养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研究胜任力,有助于为国家输送具备“公共价值—专业知识—社会实际”的公共管理人才。现如今高校对学生调查研究胜任力的培育主要集中于应用型学科,尚未聚焦公共管理学科,同时也缺少理论模型指导,不利于人才发展机制体制的深入改革。为此,应用胜任力模型,由外至内、由表及里解构调查研究胜任力概念并提出公共管理专业学生调查研究胜任力的培养途径,可为公共管理学科专业的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研究胜任力是围绕技能、知识、自我概念、属性、动机五大要素,通过对特定主题或问题的深入了解和研究,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信息和科学依据的能力素养。其中,技能是指执行特定身体或智力任务的能力。培养基于技能的调研胜任力,需要提升学生设计调查研究方案、采集与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等技能。知识是指人们在特定内容领域所拥有的信息。培养基于知识的调研胜任力,需要学生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统计学知识,为调研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自我概念是指人的态度、价值观或自我形象。培养基于自我概念之上的调研胜任力,需要学生明确自身的社会角色与责任担当,以塑造调研胜任力的外源动力。属性是指身体特征及其对情况或信息的相应反应。培养基于属性的调研胜任力,需要锻炼学生实事求是、攻坚克难的品格,以加强调研胜任力的内源动力。动机是指人们思考或渴望的事情。培养基于动机的调研胜任力,需要引导学生树立干实事、谋实招、促创新、求实效的观念,与属性共同构成提升调研能力的内源动力。

围绕胜任力的技能、知识、自我概念、属性、动机五大要素,培养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研究胜任力可通过三条路径进行。

学“术”:加强公共管理专业学生调查研究的知识与技能。为培养学生调查研究胜任力,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与吸收。具体包括:进一步完善调查研究的课程设计,增强学生对调研相关技能的掌握;强化学生界定研究对象、分解指标、建立理论模型的操作能力,提升学生制定高质量抽样方案和问卷设计的能力;加强学生开展结构式与非结构式访谈的人际交往与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的相关理论学习,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系统知识;在其他课程中增加调查研究的介绍和应用案例的讲解。

知“行”:培养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担当,提高竞争力。在掌握调查研究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上,需要促使学生明确公共管理专业的社会担当,进而以学养行,增强就业竞争力。具体包括:通过开展多主题调研实践,带领公共管理专业学生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让学生听民声、察民情、知民意;比较政策文本与执行落实,启发学生对宏观和微观、当前和长远等关系的思考,锻炼学生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等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从而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形成通过调查研究获取实践真知的行动路线,明确公共管理专业为党和国家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的使命担当。

育“心”:促进公共管理专业学生争做有为青年。培养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调研胜任力不仅要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明确社会对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更应推动学生形成内驱力,引导学生建立争做有为青年的内在动机。具体包括: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理念,结合不同类型公共管理案例,加深学生对调查研究重要性及实事求是精神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学生主动使用调查研究方法探寻社会问题;激励和支持学生投身社会活动和志愿服务,增加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的机会,在实践中理解奋发有为青年的时代使命;以赛促学、以赛促进,通过科技创新、艺术文化等多类活动,增强学生的技能和专业自信,提高学生的拼搏精神和团队意识,让其有意愿、有信心成为有为青年,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公共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命题。基于胜任力模型,解析胜任力的五大要素,由表及里从学“术”、知“行”、育“心”各层面提出公共管理专业学生调研胜任力的培养途径,明确培养方案,有利于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公共管理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本文系2024年度西北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总师’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通识课程的改革探索”〈项目编号:2024JGY53〉)

--> 2024-04-06 黄清子 胡 恩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15905.html 1 多措并举提高公共管理专业学生调查研究能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