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培育高质量人才的主要场域。在思政教育中,高校要根据自身现实发展和市场要求,跟上时代步伐,转变传统思政教学理念,将就业导向和高校思政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创造宽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当前的就业情况。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较为稳定,但仍存在就业总量压力大、招工难与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该现象反映在高校教育层面,主要体现出高校毕业生存在就业能力不足、就业认知偏差、就业心理脆弱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思政教育正当其时。其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就业指导质量,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破解当前就业难题提供新思路与新举措。
积极实施精准就业培训
就业创业辅导是高校进行思政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落实稳就业、保就业的主要手段。在高校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自我判断力和自觉意识,增强学生的是非观念,抵御不良思想的腐蚀。在此过程中,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精准就业培训原则,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就业创业价值观,让其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以实现大学生与企业职位的更好适配;教师要以学生的就业问题为中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持续改进和创新教学机制,保证学生既能获得知识,又能提升职业素养。同时,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教育中,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就业教育平台的赋能作用,使思政教育体系更加智能化、全面化。在互联网、大数据作用下,国内的教育平台得以全面发展,高校可以在微博、微信公众号、官网等平台上,发布相关内容,供学生交流讨论,帮助学生解决工作问题。此外,还可以举办诸如翻转课堂、实践竞赛等多种教育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效率。
完善毕业生就业创业责任机制
高校要构建学生就业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毕业生就业创业责任机制,探索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有效措施。在此基础上,也要将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数据整合在各项评价体系之中,对其进行指标量化及精准赋分,并与年底的奖励和惩罚相结合。在思政教育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更多的沟通交流,以帮助学生认知了解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关于就业创业的扶持奖励制度和补助政策,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国家基层项目,到贫困地区进行就业创业。为确保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高校应在思政课程原有教育体系上构建多层次、多目标的课程架构,以优化校内人才培养体系。另外,高校要从思想政治、信息管理、精准推送等方面着手思政课教师的全方位培训,确保教师的专业素质与学生培养体系相适应。
建立校企地三方联合培养平台
高校要探索“校企地”思政工作新模式,整合高校、人社部门和用人单位的优秀思政教育资源,建立校企合作的职业辅导队伍。高校职业辅导工作者要把思政工作融入学生择业、就业培训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辅导;也可以积极邀请企业人事主管部门的有关工作人员参与职业辅导,通过举办讲座、规划职业生涯、开放校内外实习平台等方式,建立“精准性”日常指导体系;构建高校、用人单位、人社部门、大学生等多元主体的信息交流平台,利用该平台对校内各项资金进行全面统筹、规划,对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等重要工作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在人才培养方面,人社部门要与高校、企业建立联系,对学生开展实习、职业技能培训等,毕业生也要积极与企业展开交流,分享实习成果。
近年来,职业情境模拟在高校思政课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在课堂中结合实际情况营造现实的就业情境,开展逼真的求职模拟活动,让学生既能更好地把握当前的形势,又能提高应变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简单采访,并设置一些相关求职问题,引导学生协调好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了解工作中将要面临的各种问题,为学生未来职业规划提供就业指引。同时,教师要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表现并给予打分,为学生提供适当反馈,切实提升学生求职能力。
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处理实际问题,提高其应对挫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自我分析,助其树立积极、乐观的就业观念。学校可以建立专业的就业心理咨询机构,方便学生根据自身的就业需要寻求咨询和心理指导,增强学生抗压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教育同样需要优化教学评价制度。在评价方式上,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进行有机融合,从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多元化评价,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掘自身潜力;在评价渠道上,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考查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的能力,注重学生问题的提出以及给出的相关解决办法。总之,推动就业教育、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具有必要性和急迫性,期望各高校能革新教育观念,打造切实可行的“就业思政”育人体系,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推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落实。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