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王安:支教是一次“双向教育”

本报见习记者 何婉蓉

王安在海原县关桥中学为学生们上课。(资料图片)

从第一届支教团成立到现在,厦门大学对宁夏海原县关桥中学的对口支援从没有间断过。关桥中学对厦大的支教老师来说就像“大本营”。

2007年,作为厦门大学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书记,王安带着两位老师,穿着厦大的T恤、背着背包,一起来到关桥中学支教。

刚到“大本营”,没水、没电、没网……王安对这些并不畏难,但看到学生们,他难过了:学校食堂缺少桌椅,学生拿着饭盆打一勺面片,打一勺菜,打完后蹲在墙根吃,吃完抽点水窖里的水,“咕咚咕咚”喝两三口……

一次家访给王安留下深刻印象,孩子是留守儿童,和一位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一起生活,艰难求学。“整个家只有桌子上放的一本课本是新的。”

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王安依旧很受触动。回到学校,王安积极对接东南沿海地区,倡议爱心人士对孩子们进行资助,资助分两种,一种是一对一的,一种是将资助款委托支教团发放。“我们将资助款汇集后,会选取部分特困和相对贫困的学生进行发放,金额为100至500元不等,一般500元已经相当于学生一年的生活费了。”王安说。

王安回忆,当时九年级的学生康昊,是一位留守儿童,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家庭条件很艰苦。为了保证他不辍学,学校很早就开始资助他。“这个孩子懂事又有礼貌、学习又好。”谈起康昊,王安眼里满是欣赏。“他性格温和,学习认真,说话有条理。”

因为回家坐班车往返需要4元钱车费,康昊很少回一次家。为了让初三毕业班的孩子不要把时间荒废了,王安主动找了一些数理化题,给康昊和周末留校的孩子们练习。康昊做得非常认真,后来本科考上了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考上了同济大学,现已定居上海。

17年过去了,王安从一位青涩的支教老师蜕变成为优师工场董事兼首席教育官,继续服务教育事业。“我本来也可以选择其他行业,但海原支教的经历让我感到背负了很多责任,觉得自己有义务继续在教育行业深耕。”王安说,支教是一个双向教育的过程,孩子们对他的影响,远比他对孩子们的影响要深远得多。

--> 2024-05-04 本报见习记者 何婉蓉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18766.html 1 王安:支教是一次“双向教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