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途径,共同富裕不仅是我国人民一直以来的基本理想,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既需要科学的立法为其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又需要一系列的机制体制改革以提高分配力度和分配均衡度。可见,共同富裕不仅与经济息息相关,也与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解决“三基”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内容。“三基”问题也就是基本问题、基本矛盾和基本原理。基本问题包括“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其中,市场失灵包括秩序、权益、分配不公、币值不稳等,它们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有效市场的构建,进而不利于社会整体物质财富创造及生活水平的改善。基于此,政府应该依据经济法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则,供给一定的公共物品,保障公平分配,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针对政府失灵问题,政府应当运用经济法等多种法律制度,提供共同富裕制度支持,以解决分配中存在的不公平等现实问题,同时也要加强政府的信息处理和治理能力,从而有效地解决各类市场失灵问题。贯穿经济法理论和制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差异性原理、规制性原理、经济性原理和均衡性原理等,实现共同富裕同样应遵循这些基本原理。依据差异性原理,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重视分配的差异性问题,反对平均主义,以实现全民共同发展、在发展中提升社会富裕程度为目标。基于规制性原理,个人和企业都应有效运用法律规制手段,以保障和促进财富创造。除此之外,还应当运用经济手段,实现个体经济和社会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为社会的共建、共富、共享提供物质支撑。基于经济性原理,将物质财富的“蛋糕”做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只有生产力水平持续提升,才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因此,要切实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同时政府加以辅助,以实现政府的经济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的协调配合。基于均衡性原理,推进共同富裕还要将物质财富的“蛋糕”分配好,即要通过均衡性的分配和协调式的发展创造更公平的条件。
遵循共同富裕基本原则,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其一,应遵循平等原则。共同富裕的初衷就是让人民群众拥有更为平等的机会以实现自身经济发展,并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社会福利,以保障人民生活品质。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法中贯彻平等原则,以法律手段来避免经济特权等各种不平等现象的发生。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用“法”来强化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在监管中保障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从而实现公平竞争。其二,遵循效率原则。经济的高效运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是以,在经济法中必须强调“效率”这一原则。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完善市场产业结构、提升创新水平,以实现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从而实现共同富裕。除此之外,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提高市场主体积极性,为市场运行发展注入新活力的重要举措。其三,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它具有长期性的特点,这就需要在发展中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并重视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率等现实问题,积极采取强有力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办法来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与此同时,将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以新兴产业的力量来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条需要长期坚持的、较为复杂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重要目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只有在了解了共同富裕的本质内涵、明确了共同富裕的重点和路径,并在一定发展理论基础之上,才能更科学更高效地指导共同富裕的发展实践。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我们将继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法治体系。
(作者单位:伊犁师范大学法学院;本文系伊犁师范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项目“习近平法治思想视域下数字宪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XFZY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