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矿坑里“长”出花园式酒庄

本报记者 赵 磊 张 唯

废弃矿坑中建起的志辉源石酒庄。 本版图片均本报记者 王晓龙 摄

盛夏时节,青山叠翠,鸟鸣阵阵。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强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葡萄酒产业大有前景。宁夏要把发展葡萄酒产业同加强黄河滩区治理、加强生态恢复结合起来,提高技术水平,增加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介,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作为在场的一员,志辉源石酒庄庄主袁辉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将总书记的嘱托牢记心间。

“总书记的到来,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和充足的信心。”袁辉说,我们牢记嘱托,不断创新、植绿、升级,让矿坑变景区,坚定做贺兰山良好生态的守护者。

行走在被巍巍贺兰山护佑、滔滔黄河水滋润的贺兰山东麓,每一个脚步都能书写出诗意的旅程,每一次邂逅都离不开葡萄酒。谁能想到,几十年前贺兰山还是天上无飞鸟、风吹石头跑的荒凉景象。

“这里曾是一片废弃的砂石矿区,满地的石头、砂砾,还有过度开采遗留下的矿坑。1996年,我们开始在贺兰山下种植防护林。2008年,我们在戈壁滩开辟了酒庄的第一块葡萄种植园。通过生态修复,在废弃砂石坑中建起志辉源石酒庄。”袁辉说,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坑摇身一变,成了郁郁葱葱的“花园酒庄”。

“我们下大力气打造生态修复与体育运动、休闲旅游融合的‘酒庄+文旅’的模式,拓展更多旅游线路、完善旅游设施、提升各项服务,接待游客数量连年递增。”袁辉说,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150万人次。2021年,酒庄扩种了1000亩酿酒葡萄,扩大了生产规模。

6月6日,走进贺兰山运动休闲公园,树影婆娑、花海翻腾、湖面波光粼粼、曲径通幽……当登山赏景、休闲度假的人们看到这样的画面,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地表斑驳裸露的贺兰山采矿塌陷区。

“这两年,酒庄变化非常大,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袁辉说,“绿色”“文化”始终是酒庄发展的关键词。2022年以来,酒庄持续推动志辉源石(二期)矿坑生态修复项目,将酒庄以北的废弃云山矿区进行修复重建。目前6000亩的修复重建项目已全部结束。正在布局奇石博物馆、古人类奇石馆以及中医康养展示园。今年,酒庄计划着手打造中国首个以葡萄酒酒庄为主题的5A级旅游景区。

从采砂、造林、修复到发展特色产业,以志辉源石酒庄为代表的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久久为功,接续治理,生态为核,产业多元。近年来,宁夏遵循这一理念,积极发展“葡萄+文旅”产业,让散布的矿坑逆袭重生。

如今,贺兰山下,具有典型东方风格的园林酒庄、生态酒庄、文化酒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 2024-06-12 本报记者 赵 磊 张 唯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23621.html 1 矿坑里“长”出花园式酒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