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守护绿水青山 厚植绿色基底

记者:近年来,我区在恢复和提升贺兰山生态环境上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如何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绿色生态宝地?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常晋宏: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深刻指出了贺兰山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的重要生态地位,为我区保护好贺兰山生态提供了根本遵循。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狠抓责任落实、强化监督检查,为我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四年来,我区自然资源系统牢记总书记嘱托,围绕筑牢祖国生态安全屏障,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的“四个重大转变”“五个重大关系”深刻内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高颜值生态支撑高质量发展,厚植美丽宁夏绿色基底。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资源、生态财富,也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文化财富。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出台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审定推进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方案,坚持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修复、多样性维护、融合性发展,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五方面15项措施,持续提升贺兰山防风固沙、水源涵养、生物固碳等功能。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提出调整优化贺兰山生态保护红线,把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纳入红线,实施严格管控,正是为贺兰山生态休养生息提供空间保障。全区自然资源系统坚决扛起“统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要职责,围绕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狠抓责任落实,共实施完成300余个整治修复项目,贺兰山生态破损问题基本得到治理,散乱污现象得到根本扭转,贺兰山保护区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显著增加,退化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生态质量明显提升。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要求,我区自然资源系统按照“一件事、全链条”的思路,完善生态保护修复管理制度。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出台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管理的实施方案,从问题识别、项目管理、标准规范、成效评估、长效管控等方面入手,构建“规划管控有效、措施合理可控、监测评估科学、标准规范健全、督察问责到位”的全过程管理机制,有效保障贺兰山及全区生态保护修复质量成效,贺兰山东麓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入选首批全国“山水工程”优秀典型案例。

下一步,我区将坚持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持续细化保护修复措施,协同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守牢守稳生态安全屏障。我区自然资源系统将加快编制区、市、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推进贺兰山国家公园建设,进一步健全生态修复标准规范体系,开展生态本底问题调查和生态修复成效评估,加强规划监督、日常监管、自然资源督察,坚决杜绝打着生态建设的旗号干破坏生态的事情,不断提高生态保护修复的科学性、系统性、实效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绿色生态宝地。 (本报记者 张唯 赵磊 整理)

--> 2024-06-12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23620.html 1 守护绿水青山 厚植绿色基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