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在文化认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王  艳

文化认同是个体对自己群体文化所具有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主要包括文化符号认同、文化身份认同和文化价值认同。文化符号认同指的是个体或群体对其文化中的语言、服饰、符号、标志等具有代表性和辨识度元素的认同感;文化身份认同是指对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文化价值认同是指对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的接受和认同。总的来说,文化符号认同关注文化外在表征,文化身份认同注重个体对文化群体的归属感,文化价值认同是对文化价值观念的深层认同,三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文化认同的整体概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的是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增强所有民族和所有成员的认同感,推动形成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全方位、全过程嵌入,需要打造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精神纽带,构建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话语体系和认知场域,建立具有民族记忆和时代特色的文化纽带。文化认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推动各民族之间更加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传统,促进民族交流融合;有利于增强个体对民族和国家的归属感,构建共同价值观念;还有利于传承文化遗产,激活发展动力,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国家统一,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具体而言,在文化认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以共通的文化符号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认同。文化符号指的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传承下来的,代表文化特征和精神内涵的象征性元素,包括符号、图案、语言、服饰等多种形式。文化符号往往是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的承载物,具有较高的辨识度,能够代表某个民族或国家的特征。例如,中国的龙图腾、民族特色服饰、春联等,都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文化认同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善于利用共通的文化符号,强化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的认知认同。首先,在对文化符号进行筛选和提炼时,需要提高共通文化符号的代表性,使其覆盖各个民族和各类群体,成为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接受的文化符号象征。其次,需要注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初心,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赋予文化符号深厚的精神内涵,并将其融入现实生活,让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在传承中加深对共同体的认知和理解。再次,需要充分考虑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平衡,结合时代的发展特点,坚持与时俱进,创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文化符号,不断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内涵,为更深层次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奠定坚实基础。

以共同的历史记忆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认同。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年历史发展,从夏商西周到秦汉隋唐,再到宋元明清,形成了仁爱、忠诚、勤奋等价值观念,这些共同的历史记忆使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在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了诸多共鸣,大大提高了民族凝聚力。从二者关系来看,一方面,共同历史记忆是情感认同的基础和载体;另一方面,情感认同是推动共同历史传承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二者互促互进、相辅相成,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历史记忆的培育和传承是增进情感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为此,首先,需要加强教育。教育部门需加大历史教育投入,提高历史教育质量;学校应加强中华民族史相关教育,推动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发展的历史和历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其次,需要重视文化传承。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和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以推动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再次,需发挥媒体传播作用。充分利用新媒体和新技术,加大传播力度,讲好中国历史,深化全体成员对历史的认知和了解,采取多种方法强化情感认同。

以共生的价值理念引导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行为认同。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日益加速,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在推进行为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显得愈发重要。共生价值理念来源于生态学,注重强调各个生物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将其引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则要求各个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相互尊重、交流沟通、互补优势、共同进步。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仍存在民族和地区发展不平衡、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力度不足等问题,尤其需要发挥共生价值理念的作用,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行为认同。首先,需要强化各个民族的平等观念。要扩大共生理念的宣传和影响,强调各个民族的平等地位,推动民族之间的平等交流。其次,需要促进各个民族互补发展。共生价值理念强调优势互补,提倡各个民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互补发展,缩小民族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再次,需要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共生价值理念倡导各民族和谐共生,我们要在文化认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

(作者单位:聊城市委党校)

--> 2024-06-16 王  艳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23999.html 1 在文化认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