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将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三全育人体系

毛晶玥

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实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其是中国教师群体锻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实现教育强国、培育新时代大先生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先决条件。把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建立基于系统性、整体性理念的工作体制机制,在大思政格局中传承、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应有之义,也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把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全员育人力量中

大学生是处在一定社会生活中的“现实的人”,其同时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等校园各类育人力量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这些育人主体也理应成为教育家精神的承载体。其中,教师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到行为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要自觉把教育家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内容、方式方法、评价标准之中,努力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在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承担着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因此,其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让学生们在日常思政和第二课堂等实践活动中感受思政工作的高度和温度。行政人员则是高校服务教职工、服务学生的中坚力量,要努力把教育家精神融入行政服务,统筹各部门力量,借数字化互联之便利,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学校育人初心,增强情感体验、信念认同和行动认同,杜绝“事难办”“话难听”“跑断腿”等现象。将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全员育人力量中,意味着要以教育家精神匹配育人力量的同频点,充分发挥各类育人力量的交互共振作用,在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中发挥教育家精神的最大效用。

把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全过程育人链条中

学生的成长过程具有持续性、循序性。入学之初,要通过入学典礼、入学教育、校史解读等方式在学生心中种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理想信念的种子,让新生直观感受到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历史图景。学业成长中,要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让学生不仅学到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能学到思想之道,感受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和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品德发展中,要通过创建好文明教室、文明寝室、文明食堂、文明校园,让学生感受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创新能力提升中,要让其体悟创新创业导师的言传身教,传承好勤学笃行、求实创新的躬耕态度。就业时,要通过长期的就业价值观教育和毕业典礼等仪式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好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把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全过程育人链条中,就是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中,都能做到用理想信念引领学生成长,用道德情操规范学生行为,用育人智慧激发学生潜能,用躬耕态度激励学生前行,用仁爱之心滋润学生心灵,用弘道追求滋养学生人格,陪伴学生走过人生的“拔节孕穗期”。

把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全方位育人空间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使学校的每一面墙壁说话,发挥出人们期望的教育功能。一方面,要把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物理空间中,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发挥空间的育人智慧。如正在成为高校基础设施新热点的智慧教室,就是将各类智能技术加载在传统的教室育人空间中,通过融入全方位AI人脸识别摄像头、小组屏、智慧黑板、云终端等智能设备,对传统教室进行了优化和重构,发挥了空间的育人智慧。要以教学大楼、图书馆、校训牌、宣传栏等为主的校园物质文化的塑造来抓住学生“眼球”,通过遵循美的规律来设计建造,让学生置身于美的环境中,打造以视觉为中心的文化新体验,进而实现对学生行为方式、思维观念、审美取向等方面的良性引导,为大学生的德行涵养、情操陶冶营造优质环境。另一方面,在虚拟空间中也要大力融入教育家精神。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多项技术融合形成的互联网技术是新时代的标志之一,“90后”“00后”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每天用网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常态,因此网络空间生态状况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要大胆运用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有力推动智能思政、智慧思政新形态的发展,通过线上线下关注并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现实困难,引导学生客观认识当代中国,勇于承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教育家精神要想有效融入高校全方位育人链条,就要通过对空间与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运用,将其与教育家精神所包含的价值体系进行有效对接,使高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处处都是育人场所。

教育家精神是对新时代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但其根本上仍是以培育勇于担当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时代新人为目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理解和把握教育家精神的蕴意,在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的自我拔高和教育教学中,促进“小我”和“大我”价值的双向生成。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2021年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课题“00后大学生精神生活现实图景及其优化路径”〈21G119〉的研究成果)

--> 2024-07-15 毛晶玥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26924.html 1 将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三全育人体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