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夏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推动山川统筹,加快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但宁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观。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缺乏人才支撑
一方面,农村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与城市地区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使得各类外来人才下沉困难。一则,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相对薄弱、社会福利待遇相对较低,使人才返乡意愿不高;二则,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活品质相对滞后,缺乏吸引人才的硬件支撑。数据显示,2022年底,宁夏人才总量超过85万,但截至2023年6月,全区乡村振兴人才共有24.5万人,仅占人才总量的四分之一;吴忠市红寺堡区作为我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每万人拥有人才数仅为417人,相当于发达地区的四分之一。又如,截至2024年1月,银川市金凤区进行移民安置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项目共计培训200人,这一培训规模相对于整个宁夏农村地区的庞大需求而言是杯水车薪。
另一方面,乡村地区人口不断减少,乡村缺乏各类乡土人才。2023年,全区城镇常住人口491万人,比上年增加8万人;乡村人口238万人,比上年减少7万人。可以看出,城乡之间的人口转移趋势基本是单向流动,因此要尤其重视农村地区人口流失造成的劳动力缺口以及人才供需矛盾等问题,过快过量的人口流失可能会使农村地区缺人手、少人才、欠人力;优秀的乡土人才拥有更为出色和完善的条件,更可能选择离开农村地区迁往城市。乡土人才的流失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其削弱了农村地区的人才储备和创新力量,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差距,甚至会造成恶性循环。
可见,宁夏在城乡融合过程中面临着人才供给不足、农村地区人才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因此,如何引进更多优秀人才进入乡村、留在乡村,是当前宁夏城乡融合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人才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资源,是促进城乡融合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丰富的人才资源和优质的人才队伍能够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发展、促进和优化城乡资源要素的流动和配置,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吸引能人返乡促融合
面对农村地区人才短缺等问题,我区亟待统筹多方力量平衡人才资源结构,形成多元有力的发展体系,共同打破人才困境,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优化政策环境,点燃返乡热情。一方面,要构筑一套完备、详尽且透明的政策支持框架,以此激发各类人才的返乡热忱。精简返乡流程,公开返乡相关政策,打破信息隔阂,降低返乡门槛,鼓励各类高素质人才下乡发展;对具有深厚乡土情结和丰富社会资源的各类新乡贤,要积极引导他们参与乡村治理和经济发展,制定针对新乡贤的优惠政策,为新乡贤引领农村经济转型提供必要支撑。另一方面,从创业资金、技术支持、市场推广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协助,确保返乡人才在各方面得到坚实支撑。
建立发展平台,释放人才能量。为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定制化的发展平台和机会,可以更有效地吸引他们返乡,并激发出最大潜能,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强化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间的协作交流,建立多元化的发展平台,打造广阔的发展空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科技水平。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产业生态链,为新乡贤提供实践乡村发展理念的基地,同时鼓励新乡贤参与乡村的决策与管理,支持他们进行乡村改造、文化传承等项目。要建立健全本土人才发现机制,发现并培养本土人才的潜力和优势,定期为本土人才提供技能培训和再教育机会,全面提升本土人才的综合素养与专业技能。
构建人才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和整合人才资源,需要构建一个全面、紧密的人才交流网络,促进人才资源的共享与流动。强化区域协作,推动跨地区、跨行业的人才交流与合作,鼓励高素质人才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团队,通过集体智慧和资源共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创新项目。成立新乡贤联谊会,为新乡贤提供交流、合作、共谋发展的平台,定期组织各类交流论坛和研讨会,促进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乡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完善人才数据库与信息平台,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支持,满足本土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建立科学、客观的人才评价体系,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为本土人才的选拔、使用和激励提供公正、透明的标准。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