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将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最高准则,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大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他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对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功勋彪炳史册、永励后人。学习邓小平同志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大爱,就要坚守初心使命,站稳人民立场,在为民造福中推进民族复兴伟业。
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重大贡献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邓小平始终对人民群众怀着无比热爱的感情,始终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和实现人民利益的最高准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特别强调要恢复和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邓小平指出:“什么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呢?简单地说来,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在一方面,它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在另一方面,它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他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在他的工作实践中,也十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在长期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不同时代特征和人民群众意愿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人民主体思想,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不竭动力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这个立场也就决定了我们党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落脚点。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凝聚起亿万人民的力量,历经浴血奋战,终于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历史使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邓小平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人民主体思想的精髓,把“以人为本”确立为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提出中国人民全面小康的幸福观,充分考虑人民情感和人民利益,注重改变贫穷落后的物质生活,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强调发挥人民力量,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他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正是因为他坚持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相统一,善于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思想智慧和前进力量,才能领导党和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征程中,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就对维护人民利益发表了重要论述,强调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明确提出“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重大问题。
1979年,在《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讲话中,他提出了切实解决干部特殊化问题的三条措施:一是高级干部要带好头;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对高级干部的生活待遇作出明确规定;三是必须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1982年,他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鲜明提出“从严治党”、制度建党,抓住党管干部这个关键,整顿党的组织,严格执行纪律,继承和发扬优良作风,坚决惩治腐败,为实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奠定了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党在历史上形成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既要解决思想根源问题,也要解决实际工作问题,要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
热爱人民,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力量源泉。邓小平同志的一生,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表明了人民至上的理念。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 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孜孜以求增进人民福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团结奋斗,不断谱写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壮丽篇章。
(作者单位:吴忠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