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报告制度,搭建的是全社会参与未成年人保护之路,让每个人从‘旁观者’变‘保护者’,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光明的未来。”9月6日,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部相关负责人说。
202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2021年6月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强制报告制度上升为法律规定,也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中释放更大效能。
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是指国家机关、法律法规授权行使公权力的各类组织及法律规定的公职人员,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各类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不法侵害及面临不法侵害危险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举报。
“我家邻居又打孩子了。”近日,银川市一社区干部接到群众反映后,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启动强制报告履职程序。
社区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相关线索随即同步反馈至检察机关。民警处警发现,张某与前妻李某离婚后,6岁的儿子小军(化名)被判给父亲抚养,常常无故遭到父亲殴打,身上伤痕累累,甚至已到入学年龄却没有正常就学。由于长期遭受家庭暴力,深陷恐惧的小军不愿回家。考虑到小军实际处于无人照料状态,也没有近亲属,检察机关与民政部门、社区沟通后,决定由临时救助站暂时照顾小军,并立即联系李某。
后经李某申请,检察机关通过支持起诉为其变更抚养权,经人民法院裁定,最终变更小军由母亲抚养。由于小军母亲无固定收入,经济压力较大,检察机关积极联系公安、民政、教育等部门,为小军进行心理疏导,并协调为其母子申请廉租房和最低生活保障金,为小军办理了入学手续。
更多保护成效,来自扎实推进强制报告落地落细的努力。
自治区人民检察院面向全区医疗系统开展落实强制报告专题培训,会同自治区公安厅、卫健委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强制报告制度在医疗系统落实的实施办法》,选取落实强制报告制度等4个具有代表性的实用模型,作为第一批未成年人检察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在全区推广应用。
同时,全区检察机关还集“监督者”“推动者”“宣传者”角色于一身,联合教育、卫健、公安、民政等部门广泛开展普法宣传,为社区干部、医护人员、村妇女儿童主任、宾馆业主等重点群体开展强制报告制度培训会。针对部分人员“不了解强制报告制度”“不知道怎么报告”问题,举办专题讲座、通报典型案例,下大力气扫除对强制报告制度理解的“盲区”。
2023年以来,全区检察机关共收到强制报告线索54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