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整齐、身板硬朗、神采奕奕,书房摆满了各类书籍,书桌上放着正在整理的讲稿和资料……在李耀星老师家中见到他时,很难将他与86岁的老人联想在一起。“我每天都要看书看报,既是习惯也是为宣讲积累素材。”他边招呼记者坐下边说,随后拿出一份“讲稿”,把他的支宁故事娓娓道来。
1963年,李耀星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时正逢全国掀起“学雷锋”热潮,他身为学生会干部,带头响应国家支援宁夏教育事业的号召,毅然离开西安市来到银川二中从教。李耀星对他的第一届学生印象深刻:“我带的班是从其他4个班中抽调组成,调皮厌学的学生多一些,上课看小说、打扑克、睡觉,干什么的都有。”
为了鼓励学生学习,李耀星每周都利用周末时间到学生家里家访,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得知同学们喜欢打篮球,就用仅有的几十元工资帮他们买篮球,组织他们进行篮球训练、参加篮球比赛,并通过读书活动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想教育,引导他们要为建设祖国而学习。慢慢地,曾经的“问题班”成了团结向上、刻苦学习的“向好班”。
回忆当时,李耀星说:“我一直坚信‘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作为老师,我们要对学生有信心。”在银川二中任教的27年里,他秉承“有教无类”教育理念,总结出一套转化后进生、培养特长生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结构教学法”,很多他带过教过的学生在全国、全区数学竞赛中屡屡获奖,有的还夺得全区高考理科状元。
1990年,银川市唐徕中学建校,教学经验丰富的李耀星调任该校副校长,主管学校教学。上任后,他制定系列化教学管理制度,分享教学经验,并把自己珍藏多年的1200余册数学书刊捐献给学校资料室,帮助青年教师拓宽知识面。
同年11月,李耀星和同事前往上海建平中学等学校学习管理经验。倡导“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实行鼓励性评价,坚持改“补短教育”为“扬长教育”,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这些先进的教育经验融合学校原有管理制度,使唐徕中学很快培养出一支富有朝气的青年教师队伍,涌现出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在李耀星看来,教师是一份需要“照亮别人”的职业,而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得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2000年,在教育岗位上奉献了一辈子的李耀星光荣退休,但他退而未休,而是选择返聘回校继续贡献光和热,并先后加入自治区关工委宣讲团、首府桑榆红宣讲团、银川市关工委五老宣讲团等,前往学校和社区为学生、教师、家长宣讲党史国史、爱国主义、学习方法等内容,听讲人数达2万多人次。
不久前,李耀星将他多年累积下来的教育方法和退休后的宣讲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形成著作《桑榆心声》出版,这也是其著作《三尺讲台,一生情怀》的姊妹篇。“希望通过这两本书帮助学生、家长进一步理解、掌握方法,鼓励更多优秀年轻人投身教育事业。”他说。
“五十年间大半生,漂泊异乡作‘苦僧’。风雕雨刻天无情,少年变作白头翁。自古人生谁不老,换得新秀满园红。”这是李耀星同窗为他作的一首诗,形象地概括了他的执教生涯。李耀星则认为,他之所以有今天,是党培养的结果,他更应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还要为教育事业、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发挥自己的余热。”结束采访时,李耀星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