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将红色文化与高校劳动教育有机结合

刘百恒 杨红瑞

开展劳动教育是时代发展向高校提出的要求,也是高校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在新时代发展进程中,青年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推动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将红色文化融入劳动教育,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前进动力具有深远意义。

课程体系的整合与创新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承担着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使命。为了有效地履行这一使命,高校需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创新改革。其中,将劳动教育和红色研学的内容有机整合到课程中,是提升教育质量、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关键举措。劳动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参与劳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实用技能,还能培养勤奋工作的态度和厚植劳动情怀。通过红色教育,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们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的精神,从而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为了实现劳动教育和红色文化的有机结合,高校可以开发一系列综合课程,旨在融合劳动技能训练与红色文化学习。其中,课程设计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鼓励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和理解知识。例如,可以设置一些以农业劳动为基础的课程,让学生在参与农作物种植、收获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中国农业发展历史。同时,可通过实地考察红色革命遗址,结合历史文献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革命先辈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与红色资源利用

校园文化是塑造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高校作为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应当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将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举办红色主题的展览、讲座、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高校还可以将红色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校园建筑、景观设计等方面,使红色文化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图书馆的阅览区、教学楼的走廊,还是宿舍区的公共空间,都可以巧妙地布置一些红色文化元素,如历史照片、革命标语、英雄事迹介绍等。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随时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社会实践平台的构建与运用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有责任构建多元化的社会实践平台。这些平台可以是与当地企业合作的实习基地,也可以是面向社区的服务项目,甚至是国际交流项目等。通过这些平台,学生们不仅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等技能。

以校企合作实习基地为例,高校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和教学资源,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这样的合作模式下,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同时,企业中的红色文化元素和工匠精神也是学生学习的宝贵财富。通过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和员工的工作态度,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红色文化在当代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工匠精神对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性。此外,社区服务项目也是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的红色文化保护项目,如修复革命历史遗址、整理红色档案资料、举办红色故事讲座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亲身体验红色文化的魅力,还能参与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播工作。这样的经历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红色文化的价值,也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培训

教师是协同育人的关键执行者。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劳动教育与红色研学教学能力。这不仅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还要增强他们对劳动价值和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研究,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例如,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劳动教育和红色文化教育研讨会,进行交流研讨、经验分享,共同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将这些内容融入教学。

评价机制的完善与激励机制的建立

为了确保劳动教育与红色研学协同育人取得预期效果,高校需要构建一套全面有效的评价机制。这一评价体系应当是多元化的,不仅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成绩和表现,还应该重视他们在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参与度以及所获得的个人成长。为此,高校可以设计一系列具体的评价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学生在各类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项目完成的质量与效率、对红色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传播红色文化的能力等。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通过提供奖学金、荣誉称号、实践机会等多种方式来实现。例如,对在劳动教育和红色研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可以授予他们特定的荣誉称号,或者提供额外的奖学金。这些激励措施不仅能够鼓励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索和实践劳动教育与红色研学的内容,还能帮助他们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本文系〈基金项目〉河北金融学院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教改专项〈编号:2023TML05〉)

--> 2024-09-28 刘百恒 杨红瑞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35130.html 1 将红色文化与高校劳动教育有机结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