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希望和中坚力量,其就业问题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成为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焦点。劳动保障是国家基本政策之一,在大学生就业领域,劳动保障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生活水平。近年来,我国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市场所需岗位增长数量却有所放缓,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增大。在此背景下,探讨大学生就业中的劳动保障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有助于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有益指导,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劳动保障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就业援助机制建设不够健全、政策落实不到位等。探究其背后原因,主要有就业市场供需失衡、就业观念落后、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完善等。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愈发注重法治建设,同时高等教育改革也强调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此,探究大学生就业中的劳动保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一方面,有利于保障大学生工资、休假、社会保险等基本合法权益,减少因性别、年龄、民族等因素引发的歧视或不公平对待,促进公平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有利于通过提高就业率推动经济发展、减少劳动纠纷、促进社会稳定,通过深入研究劳动保障问题,为政府和相关部门谏言纳策,推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落实。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健全大学生劳动保障体系。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是国家和民族得以发展进步的基础。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其劳动保障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健全大学生劳动保障体系,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具体而言,首先需要整合现有的法律法规,制定比较系统、完整的大学生就业劳动保障法,明确规定大学生就业的权益保障范围和标准。其次,需要加大法律法规执行力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对违法单位和企业的处罚力度,确保大学生劳动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再次,需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形成包括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等在内的监管体系,全方位保障大学生合法劳动权益。最后,可以借鉴他国成功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不断推进大学生就业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建设。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大学生劳动保障意识。进入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大学生的劳动保障意识显得愈发重要。当前,部分大学生对劳动保障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需要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的劳动保障意识。首先,需要强化校园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制定合理的劳动教育课程,使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劳动保障的基本内容。其次,需要开展主题活动,通过定期举办劳动保障相关知识竞赛、专家讲座等,使学生学习劳动保障相关知识。还可以通过拍摄相关宣传片、制作海报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感受和体会劳动保障的重要性。再次,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利用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学校微博等平台推送劳动保障相关的政策、资讯、案例、视频等,加深学生对劳动保障的了解;可以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和成立新媒体宣传团队,创作并推广劳动保障有关的作品,以吸引更多人关注劳动保障问题。此外,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劳动保障宣传教育活动,向学生分享相关经验和成果,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和实习,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劳动保障意识。
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提供更多就业信息和岗位。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大学生由学校毕业进入社会,寻找自己的人生道路。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不少人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为了更好推动大学生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劳动保障问题,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为实现上述目标,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对线上线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其次,需要提升信息更新速度,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信息审核、发布、更新机制,确保就业信息及时发布,提高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再次,需要打造个性化推荐系统。根据大学生的专业、所在地域、兴趣爱好等,为每位大学生推荐适合自己的就业信息和岗位。同时,需要拓宽信息服务范围,除了提供基础的就业岗位和就业信息外,还可以提供包含实习、兼职、创业等在内的多样化就业形式。
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劳动保障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和发展机会。同时,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勇于面对职场挑战,切实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实现人生价值。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湘潭市社科联2024年度“领导出题·专家答题”法学专项课题:数智时代长株潭都市圈协同发展的制度保障研究〈编号:2024F03〉;2024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专项课题: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1+N”产教融合生态圈构建研究〈编号:XJK24AZJ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