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王菊茹:倾情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

本报记者 王雨婷

听到孩子喊她“干妈”,王菊茹格外开心。在她心里,这个称呼是信任与责任,也是她与各民族孩子间深情厚谊的注脚。

今年66岁的王菊茹是银川市西夏区共享社区的一位热心党员,9月27日,她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她通过社区组建的“结亲互助”活动,与10位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结下了深厚情谊,成为他们的“宁夏妈妈”。

回忆起日前在北京参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经历,王菊茹仍旧心潮澎湃。她坦言,自己从未想过会获得如此高的荣誉。她说,自己只是坚持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照顾那些离开家乡、来到宁夏求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

2015年,王菊茹和丈夫报名参加了共享社区举办的“结亲互助”活动,她和丈夫满怀期待,却也带着一丝忐忑,不知道接纳少数民族大学生会给自己和家庭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当她与第一个“结亲”对象——来自内蒙古的大学生巴特尔逐渐熟悉后,这一丝忐忑很快被真挚的感情所取代。“刚开始接触,孩子显得有些拘谨,但我和丈夫想办法找话题、拉家常,逐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她回忆道,“后来,和我们‘结亲’的孩子来到家里,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非常自在。”

谈起与孩子们的日常互动,王菊茹不由自主露出了笑容:“作为‘干妈’,我尽自己所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新疆维吾尔族姑娘夏依达是和王菊茹“结亲”的学生之一,在和这个美丽的姑娘聊天时,王菊茹常常能在言语中感受到她对家乡的思念。通过和夏依达的母亲视频,王菊茹学会了制作维吾尔族传统食物太阳花饼,夏依达尝过后说:“干妈,你做的味道和我妈妈做的一模一样!”此后,王菊茹常常为“结亲”的学生准备不同民族风味的美食,让他们在异乡尝到熟悉的味道。

为了让“结亲”的学生在宁夏找到归属感,王菊茹和丈夫制定数不清的出行计划,带着他们去贺兰山郊游,领略自然风光;去镇北堡影视城、宁夏博物馆,了解宁夏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给消防战士送自制的彩色花卷……如今,第一位与她“结亲”的学生巴特尔已经从北方民族大学毕业,成为家乡的一名人民警察,在参加单位举行的活动时,他常常向内蒙古的同事们说起在宁夏求学的经历,和一位曾带着他走过大街小巷的“宁夏妈妈”。

王菊茹的付出不仅感动了“结亲”的学生,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赞誉。她的家庭先后被评为第十二届全国五好家庭、自治区最美家庭等。“9年时间,我们这个‘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大家庭不断壮大,我也将继续用我的真心、热心去爱护照顾这些‘结亲互助’的对象,让更多来宁夏求学的孩子异地有家、他乡有爱。”王菊茹说。

“我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王菊茹朴实的话语中饱含深情,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看到各民族团结的力量,这些在宁夏有过“结亲”经历的孩子,能把宁夏的温暖带回家乡,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土地上。

--> 2024-10-17 本报记者 王雨婷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36709.html 1 王菊茹:倾情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