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全面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需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中,将“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作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重大举措写入其中。“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工作期间亲自谋划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不仅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两山”理念转化的生态工程、造福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更是一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协调共富的科学路径。
“千万工程”以生态起步,但不止于生态,而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系统性变革。它充分利用城市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乡村资源配置,运用自身优势和发展潜力,探究乡村发展的内在规律,为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必须配置好政府与市场、集体和农民等多方力量资源,根据乡村振兴进展情况适时提升建设标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以人为核心激发乡村活力。
健全乡村全面振兴要素支撑机制。长期以来,在城市虹吸效应的作用下,乡村优质资源持续净流出,有效资源供给不足成为乡村振兴中的突出短板。其中,用人难、用钱难、用地难“三难”问题尤为突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法,在于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为此,要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全面盘活城乡两端人才资源,带动产业、资本等要素在城乡之间良性循环。要健全乡村全面振兴资金供给和保障机制,充分挖掘财政、金融、社会等各类资金来源,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资金供给渠道,加快形成财政资金优先保障、金融资金重点倾斜、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格局,确保乡村全面振兴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投入总量持续增加。
针对“用地难”问题,此次全会部署了“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具体举措,如建立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协调机制;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的办法等,进一步打开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政策窗口。在实践中,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改革,避免“一刀切”的改革政策,探索差异化的改革方案。要充分考虑乡村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完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优先用于保障农民生产生活、农村社区建设以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并为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留出足够的用地空间。
健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体制机制。面对发展中遇到的产业层次低、发展粗放、生态不堪重负等“成长型烦恼”,浙江省遵循“两山”理念的指引,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筑牢美丽乡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对于当下全国广袤乡村来说,要实现农业生产、乡村建设的良性循环,就要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在牢牢守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基础上,顺应产业发展规律,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深入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农村从粮仓变成厨房、从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从田园变成花园。注重重塑城乡产业分工,完善乡村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机制,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和产地加工园区建设,鼓励乡村车间等新生产形态发展,让更多高附加值产业留在乡村。
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园、小微创业园,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持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稳步提高农村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着力做强县域富民产业,充分提高县城的综合服务能力和经济带动能力,不断拓展消费品、农产品等产业价值链,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经济基础。
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因此,要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对欠发达地区、生活相对贫困农民加大帮扶力度,通过转移性支付,避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过大。针对低收入农户群体,要持续优化低保、医保、教育等帮扶政策包,不断完善保障机制。同时,深化“千万工程”经验,支持农民多渠道自主创业,通过技能培训让农民群众就业有“术”、致富有“路”。
当前小农户家庭经营仍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全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的98%。因此,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对于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意义重大。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进农业生产高端化、管理精细化、经营规模化、产业链深化、产品品牌化,形成产业内部的有机衔接和产业间相互协调促进的机制,多措并举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执笔:赵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