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下一篇

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

刘文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命脉,其蕴含的人文精神、思想价值与道德规范对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积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精神力量,并将其融入高校课程教学的目标、内容、方式中,以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助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品格,培养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意义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课程教学和思政理念融合的一种实践,实质上是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全过程运作的思政教育活动。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素材内容也为实现高校课程建设、思政教育与文化传承的统一提供了有力支撑。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助力学生坚定价值导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融为一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德育思想与思政教育的立德树人目标高度一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判断力和辨别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强调对个人道德的熏陶和培养,倡导重伦理、崇道德,重和谐、爱统一,讲诚信、重仁义的思想,在家庭责任、人际关系、社会义务等方面提供了规范的评判标准,可成为大学生道德培育的源头活水。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丰富课程思政内容。依托课程内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可为这一建设提供教学素材和案例。作为中华文明五千年发展而成的产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文学、艺术、史学、哲学、法治等多个学科领域,为课程思政内容增添了深度,其中蕴含的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等价值追求,均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尤其在数字化技术的助力下,经典名著、文物古迹、传统技艺等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以全新方式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以多媒介和多模态的教学形式充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素材库,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创新发展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高校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价值,更在当代教育实践中展现出显著的时代价值。因此,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团队等方面入手建设高校课程思政,以实现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融合教学内容。高校课程思政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存在差异,因此需要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和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一方面,要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教育内容,根据专业课的教学大纲融入思政教育相关的理论;另一方面,要立足课程的文化导向,选取合适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以强化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如在教育学专业融入教育观、教学理念等传统文化元素;在管理学专业融入治国理政思想、传统管理制度等传统文化元素等。

创新教学方式。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载体、教学环节,从媒介、形式和内容层面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主题、标识元素。在教学方法上,应改变单一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并根据不同课程特点设置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在社会实践中,可以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前往博物馆、文化馆等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场地参观调研,让学生切身感知传统音乐、传统服饰等的魅力。或在课堂讲解时,通过引用经典文献和实例,使抽象和枯燥的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有吸引力。在文化数字化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也应充分利用数字平台和数字技术,打造一个整合传统文化和思政资源的数字化平台,鼓励教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挖掘传统文化与思政育人内容的契合点,构建传统文化的教学新场景,使学生能够更高效、更人性化地获取教学资源。在教学载体上,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可体现在教材与课件编写、课程大纲设计等方面,以有效满足课程思政教育的需要。如在课程设计上,可将专业知识融入传统文化语境,使学生在具体场景中形成更全面的文化认知;在作业布置环节,应鼓励学生将传统文化与专业知识结合,激发其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养。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承担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其传统文化素养关乎着学生品质、价值观、爱国情怀等的培养。因此,应促进教师间的沟通交流,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和育人工作的开展。其一,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应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通过定期的交流研讨会,围绕课程思政和文化育人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展开讨论,加强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建设。其二,高校应重视思政师资团队建设,开展面向全体教师的课程思政专项培训,提升教师在理论应用和实践操作方面的能力。其三,可通过工作考核、教学公开课等多种形式评估教师的授课水平,对现有课程设计进行重新系统梳理和改进,进而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和应用能力,提升课程思政的建设质效。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基金项目〉中国药科大学校园文化项目〈项目编号:WHYB022〉;2023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支持项目〈项目编号:2023SJSZ0049〉)

--> 2024-10-30 刘文一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37896.html 1 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