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福建省第十三批援宁工作队惠安援红寺堡工作组,在吴忠市红寺堡区挂牌成立新民街道鹏胜花园、梧桐苑2个闽宁“党建+”邻里中心,融合便民服务、养老、托养、医疗等内容,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这是两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近邻“生活圈”、增强民生“质感”的生动实践。
“2023年以来,惠安援红寺堡工作组帮扶工作取得诸多成绩,其中,组建闽宁职业教育合作实践中等职业学校联盟、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基金两个典型案例被国家东西部协作考核组高度肯定。在红寺堡建立闽宁现代示范产业园,首次引进落地投资超亿元的闽籍企业泉州宏康科技项目,弥补了园区没有泉州企业的短板,有望成为红寺堡第一家闽籍规上工业企业,有效填补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在宁夏的空白。”福建省第十三批援宁工作队惠安援红寺堡工作组组长陈荣煌说。
以“输血”促“造血”,惠安援红寺堡工作组着眼激发发展内生动力,采取项目带动、典型示范、园区引领等举措,推动红寺堡区特色产业做优做强。投入资金7932万元,实施产业发展和产业配套项目24个,助推红寺堡区酿酒葡萄、枸杞、黄花菜、设施农业等特色产业发展、产业振兴呈现良好势头。2023年以来,争取闽宁协作资金1.4亿元,落实社会帮扶资金2049万元,实施闽宁协作项目62个,积极打造兴民村、玉池村等闽宁协作示范村6个,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特色产业打造,绘就和美乡村幸福底色。
近日,在红寺堡区新庄集乡杨柳村闽宁现代示范产业园,159栋现代化日光温棚和配套的蓄水池、分拣车间建设完成,即将竣工验收。新庄集乡副乡长杨虎说,该项目有闽宁协作资金1300万元,项目建成后,将新庄集乡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15万元的村纳入“跨村联创”范围,鼓励有实力、有技术、有市场的企业入驻园区合作经营,周边群众可租赁经营,也可就地就近务工。
“今年8月开始,我们利用2800万元的闽宁协作资金,用于标准化厂房建设及29栋老旧厂房改造提升。新建一个厂房和剂量间共5900多平方米,对老旧厂房进行加固和局部修缮,对厂区道路进行硬化,项目正在收尾。”红寺堡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邵金鹏说,闽宁现代示范产业园改造一新后,将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带动更多产业发展,解决更多群众就业。
招商引资方面,惠安援红寺堡工作组通过以商招商、亲情招商、热情引商等招商模式,邀请各地及闽籍企业12批次70余人到红寺堡区考察洽谈项目,举办招商推介会7场次。2023年以来,引进工业企业11家,实际到位投资10.14亿元。招商引进的中泰新源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年产值10亿元,是红寺堡区“六新”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的重要一环,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新能源储能、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社会效益,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可就地解决就业岗位300个以上。
红寺堡区与泉州市供销系统签订消费帮扶战略合作协议,开展“红”酒约“惠”认购活动,2023年以来,共认购葡萄酒300余吨。在福建、陕西、宁夏等地设立红寺堡区农特产品专卖店(专区)14家,积极组织红寺堡区农特产品企业参加展销推介活动21场次。2023年完成消费帮扶2.01亿元,同比增长近80%;2024年截至目前已完成消费帮扶2.1亿元。
陈荣煌说,教育帮扶成绩显著,建成罗山中学惠安体育馆,建立健全“4+1+N”教育帮扶机制和青年教师“台柱子”培养模式,推动实施面向幼儿园、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全链条”式教育结对帮扶,成立“泉州名师红寺堡工作站”,联合闽宁两地27所中职学校共建“职教联盟”,举办闽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程等“组团式”帮扶教研及培训活动23次。2023年以来,共发放奖助学金327万元,帮扶力度居各帮扶县(区)首位。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捐赠款物6000余件2302万元。
“红寺堡区人民医院给我做了白内障手术,改善了我的视力。”白内障患者马全花说。马全花是闽宁协作“惠眼行动”的受益者。“惠眼行动”实施以来,帮助500余名老年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惠安援红寺堡工作组围绕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和医院短板扩展帮扶学科,2024年新增康复医学、病案管理2个专业,建立体外碎石中心等4个科室(中心),泉州专家成功开展首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手术等33项医疗新技术。帮扶团队进驻红寺堡区人民医院以来,医院诊疗能力明显提升,转诊转院量同比下降13.6%,住院患者满意度从2021年87.46%提升至9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