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末,我的第一篇处女作《枣乡》发表在《宁夏日报》副刊上,抒发了一个枣乡人对红枣的一腔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结缘宁夏日报,心里便像有了星辰大海,在这个硕大无比的乐园里畅游,尽情倾诉一个劳动者的苦与乐,悲与欢,开启了我的人生,激发了我的创作欲望。只要发现别人在《宁夏日报》副刊上发表的文章,我认为好的都收藏,收藏了厚厚的一摞子,虽然有的报纸已经发黄,有的皱皱巴巴的,我都视为珍宝,因为那是我心头的白月光,我心中的大海星辰啊。
后来忙于生活的琐碎事情,停笔一段时间。2021年12月,我又投稿散文《麦地》给《宁夏日报》副刊,编辑辛勤修改,精心打磨,发出的文章就像一块拙朴的玉出土了,熠熠生辉。作品《麦地》刊出来,有位文友还写了评论“寡母的劳苦,幼子们的希望,全在金色的麦子,质朴的文字,诠释生命的真谛,这是汗水、泪水、血水浸泡着的文字,读完心里酸甜苦辣,五味杂陈!”
2023年12月,经编辑多次修改,我在《宁夏日报》副刊发表了散文《雕工》,写的是英雄的人民战胜困难,筑河堤坝的雕工精神,这篇文章的刊发让我受益匪浅。编辑老师在修改处做了红色标记,一句句,一行行,从字词句到语言的表达,段落层次及文章的立意精心修改,并将改稿的原始底稿截图发给作者群里讨论学习,让浮躁、急于求成的心安静下来。
我诚恳地接受编辑老师的精心指导,文章语言变得精练、大气了,故事精彩了,读起来朗朗上口。我很惭愧,作为《宁夏日报》副刊的一个老作者,我终于知道做编辑是一项多么辛苦的工作,倾注了多少心血,多少关爱与温情,像一个辛勤的园丁,栽培树苗、精心剪枝,浇灌,历尽风霜才能茁壮成长,让文字生命从一块酸涩的粗石蜕变成闪闪发光的美玉绽放光芒。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努力写作,像握紧一柄谋得幸福的工具,雕琢自己的翅膀,软化生活的僵硬与悲欢离合,雕刻如歌如泣的英雄,讴歌平凡劳动者奉献精神,让灰暗的日子闪闪发光。
《宁夏日报》副刊对普通作者的人文关怀,像一束光照亮前方的路,我才有后来在其他杂志发表作品、入选多种版本,并在全国作品大奖赛中得奖的机会。
《宁夏日报》六盘山副刊与创作者水乳相融,令人十分感动,这也使我们更加相信,为人民发声的报刊才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