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内涵丰富的经典论述已成为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金句,润物无声地融入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生态观为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擘画了清晰蓝图,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生态观的形成根植于深厚的理论土壤,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思想指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马克思的这一观点揭示了自然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告诫人类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换取短期利益。而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不仅扎根于这一理论,还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智慧,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这种理论与文化的融合,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重要价值内核。
生态观在实践中得到生动体现,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在青海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有效遏制了草原退化,水源涵养能力显著提升;在陕西秦岭,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后,濒危物种金丝猴的栖息地面积逐年扩大等。这些实践生动展示了“双碳”目标的实施路径,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鲜活案例。此外,绿色金融的创新也在悄然改变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格局,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工具,引导资本向环保领域流动,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中国式现代化在不断认识中推进实践,在持续的实践发展中丰富了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其所形成的独特生态观,也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全新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它推动了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使中国经济逐步摆脱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依赖,为经济绿色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生态观深刻改变了社会观念,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等生活方式逐渐深入人心。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中国在多个国家推动清洁能源项目。这些实践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彰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担当。
未来,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将继续引领绿色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青藏高原的生态屏障,到“一带一路”的绿色纽带,中国将用行动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箴言。这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更是中国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的时代答卷。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本文系基金项目:2024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观的理论逻辑、独特意蕴与践行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A03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人文社科类青年学者培育项目“环境规制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政治经济学研究”〈项目编号:30010216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