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王 萍

10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定为根本制度,既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治本之策。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在文化建设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世界、处理问题,在把握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不断推进文化创新与文明进步,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新征程建设文化强国,更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扎根于中华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也是我们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具有守正创新的进取精神、团结奋斗的爱国精神、开放包容的和平精神。中国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内蕴于近现代中华民族复兴历程,又在当代中国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迸发出极强的民族集聚力、动员力和感召力。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着眼于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过程,中华文明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实践互动中具有了典型的现代性特征。马克思主义的融入使中华文明的发展动力得到了增强,使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有了新的指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融合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向上向善的精神文化力量。在此基础上所造就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才能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才能有力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才能巩固文化主体性。

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加快推进数字文化治理现代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文化治理迅速变革的时代。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对国家文化数字化建设进行了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了专门部署,明确提出要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面对数字科技、文化数字化以及数字文化经济的浪潮,需要不断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理念、方法、手段、机制创新,用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发展文化生产力,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随着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数字文化治理现代化必将伴随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推进呈现新面貌,在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数字文化治理现代化同时面临着传承创新、安全保障、风险防范的新挑战,需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文化治理工作的价值核心和灵魂,确保数字文化治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方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数字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乡村振兴等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加大数字技术在文化治理领域的广泛深度应用,全面提升我国数字文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文化愈加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赓续历史文脉之路,也是文明更新创造之路。面对风云激荡的文化碰撞,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金项目>本文系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NYG2024072>)

--> 2024-12-24 王 萍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43930.html 1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