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是对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对优秀教育工作者育人经验的总结与提炼,是新时代教师职业发展的风向标。高校师范生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接班人,是未来教师队伍的生力军,也是优质教师人才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要将教育家精神作为高校师范生成长的精神坐标,引领高校师范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深刻领会并践行传承教育家精神,使其成为新时代的“大国良师”。
传承教育家精神,要加强信念引领,筑牢育人初心。首先,必须深刻理解并践行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加强政治信仰和教育理念建设。师范生要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和丰富内涵,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要深入学习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师范生要通过典型案例的引导示范作用,明晰教师的职业内涵,感受教师职业的崇高与伟大,建立对教师职业的敬畏与认同,进而不断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于日常的一言一行中。再次,要充分认识教育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师范生要树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崇高理想信念,以与民同心、与国同向、与时同行的态度,自觉将个人理想信念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不断深化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和实践,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传承教育家精神,要加强智识涵养,丰富育人智慧。教育家精神不仅要求教师拥有全面、深入的育人技能,还要具备创新能力。因此,师范生的职前教育工作要突破传统书本内容的局限,从教育的长久性和动态性视角出发,帮助学生精进他们的育人技能与教学素养。首先,要鼓励师范生积极参与校级、省市级、国家级等不同级别的备课、说课、课程设计竞赛,促进师范生以赛促学、以赛代练,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升各项教学方法与教育技能。其次,要深入开展教学实训。高校要为师范生参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创造条件或提供平台,鼓励学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效果评估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强化教学技能基础。再次,要动员师范生参与课题项目研究。在课题项目的推进过程中,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与分析,师范生不仅能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将教育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育人智慧,还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力与实践能力,为未来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传承教育家精神,要磨砺道德情操,深化育人德行。教师作为具有“为学”和“为人”双重属性的特殊职业,其职前教育不仅需要确保师范生成为熟练掌握教育知识与技能的专业人才,还需要传承弘扬崇高品德,培养塑造健全人格。首先,要通过课程、讲座、会议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教师的责任与义务,不断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其次,要将教育家精神作为评价标准,对师范生课堂表现、实习工作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考核,加强对表现优异者的宣传和表彰力度,严肃处理日常教学活动中的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错误倾向与不良作风,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再次,要运用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方法,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发展状况,动态追踪个人发展变化过程,通过自我纵向对比以及同级横向比较,帮助学生提升个人道德与育人情操,为日后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教育人才奠定基础。
传承教育家精神,要重构教师成长环境,助力教师成长。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向下助推”。要加大对教育家精神的宣传力度,加强师范生对中华传统师道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要及时惩治网络中对教师的负面言论,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另一方面,需要师范生主动“向上实践”。要深入基层,积极与地方民众开展沟通交流,用心、用情、用善开展基层教育传播工作,让人民群众理解教师、重视教育,通过共同努力,构建教育教学实践共同体,充分发挥教育的感化作用,在传承和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基础上,推动地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本文系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民办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长效机制构建与路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21PY21〉;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项目“网络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CRKRWSK20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