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灵魂。高校作为育人主阵地,是承担思政教育的重要主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有利于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然而,当前部分高校存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教学资源有限、教学方法单一等现实问题。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使其成为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路径,助推高校培养出有才能、有德行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面临的重要挑战。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加强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认同感,为高效融入提供思想支持。要以课堂教学、传媒渠道、文化活动等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形式,引导师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具体而言,其一,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效能。系统整理并深入分析儒家思想、道德精神、行为准则等方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科学合理应用于思政理论课堂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与思想意义。与此同时,引入戚继光抗倭、林则徐虎门销烟、郑成功收复台湾等具有典型性历史人物及事件,让学生从中感知历史人物的爱国情怀,并在深入了解中逐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其二,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以增强学生认同感。高校可以定期举办各类文化专题活动,如书法比赛、传统音乐赏析、传统才艺比拼等,以提升师生的文化认知水平,增强师生的文化审美能力,从而激发师生深入探索、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其三,发挥媒体的传播优势作用。高校可依托微信公众号、学校官方网站、广播平台等渠道,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范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奠定良好的思想文化基础。
丰富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增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吸引力。高校应着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开发和利用多元化的文化教学资源。一方面,完善思政教育教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类融入教材专题。在哲学思想方面,可系统梳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将中国古代经典哲学思想纳入该专题内容,以完善学生的哲学思想知识体系;在文学作品方面,将《满江红》《春望》《过零丁洋》等诗词融入高校思政教材,利用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领略中华民族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也能从中感知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心,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和网络教学资源,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形式。高校思政教师可根据思政教学内容,制作视频教学课程,从听觉和视觉上更为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传统书法绘画作品、传统歌舞表演等,以激发学生对思政教学内容的兴趣。除此之外,可利用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这既有利于增强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也有利于拓宽学生传统文化知识面,从而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实践。
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方法,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途径。其一,采用案例教学法。思政教师可着眼不同课程内容,选取合适的历史事件作为案例,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共同探讨案例中不同人物或事件所揭示的本质精神,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有意识地将案例内容与所学思政知识建立密切联系,为学生深入掌握思政知识提供案例支持,并发挥案例中英雄人物的榜样力量,引导学生将优秀精神品质或思想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榜样助力。其二,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强调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性的教学问题,并就问题本身予以学生相应启发,引导学生就核心问题进行思维探索。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思政教师可组织学生就某一哲学问题进行讨论,以引导者的角色逐步使学生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的思想见解。例如,就“中庸之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可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实际出发,思考中庸之道适用于哪些生活场景等。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其三,采用体验式教学法。组织学生深入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场馆,讲解各种文化形式背后隐藏的文化故事和文化意蕴,并将所学思政知识联系其中,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
加强思政教育实践,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价值。一是组织学生开展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项目。高校应鼓励师生申请并积极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研究项目,并为其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从多个角度深层次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也能将其与所处现实情境相结合,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路径及现代应用情境,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奠定知识基础。二是组织各类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在端午节期间组织“忆屈原”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赏析其诗词、讲述其平生之事等多种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屈原心忧家园、情牵百姓、清正高洁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除此之外,思政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观看楚风情景剧,体验包粽子、绘彩蛋、画漆扇等端午节庆民俗活动,使学生从中感受节日乐趣,增长学生知识见闻,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引导学生将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思政知识相联系,增进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总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为提升思政教育成效提供了新的发展动能。高校思政教师应不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丰富自身文化底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思政教育各个教学专题内容,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国家发展大局。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研究”〈编号:JGY2024138〉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