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积极探索新闻传播的创新发展路径

师关山

进入二十一世纪,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并逐渐进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新闻传播行业也在这一浪潮中迎来深刻变革。由于用户需求多样化及技术驱动,新闻传播进入全新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为新闻传播的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工具,新闻传播行业经历了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转型。我们应通过分析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传播面临的新机遇,探索其创新发展的具体路径,从而推动新闻传播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人工智能时代,一系列新兴技术为新闻传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信息采集智能化,拓展新闻资源。人工智能凭借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广泛收集海量信息;智能传感器和网络爬虫技术则可对各种公开数据、社交媒体动态等进行全面抓取、深度挖掘,可大大拓宽新闻的取材范围。二是内容生产高效化,满足个性化需求。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实现了新闻内容的快速生成,且人工智能通过对用户数据的精准分析,能够为用户量身定制个性化新闻内容,使新闻传播更具针对性。三是新闻呈现形式多样化,增强用户体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新闻呈现形式从传统文字、图片向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多媒体形式转变,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可满足受众对信息获取方式的多元化需求。四是传播渠道多元化,实现精准推送。基于用户画像和行为分析,人工智能能够将新闻精准推送给目标受众,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传播,进而提高新闻传播的有效性与传达率,扩大新闻的影响力范围。

创设沉浸式新闻报道。传统新闻传播的途径主要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接收到的信息量呈指数级增长,新闻需求也大幅上升,传统新闻传播途径已无法有效满足大众需求。因此,需要重塑新闻报道的叙事模式,助力受众获得深度感知和情感共鸣。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传播可有效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提升新闻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使新闻传播突破二维空间限制,为用户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以更好地传达新闻信息与情感价值。首先,对于重大新闻事件,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场景重现,通过3D建模和全景拍摄,收集事件现场的视觉素材,并借助虚拟现实设备让受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事件的过程。其次,可以利用增强现实技术进行信息叠加。例如,在观众参观历史古迹时,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让手机屏幕自动叠加显示建筑的历史背景、相关人物事迹、建筑风格特点等文字介绍,使其在实地参观过程中获取到更加丰富的新闻和文化知识。再次,可以打造互动式新闻。借助人工智能算法,设计互动式新闻故事,根据新闻事件的不同发展方向和可能的发展情节,为受众提供多种选择。

提高个性化推荐水平。在信息时代,受众对于个性化信息的需求愈发强烈,需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新闻传播的个性化推荐水平。首先,需要完善用户画像构建,收集用户的多维度数据,包括浏览历史、收藏内容、点赞评论行为、搜索关键词、阅读时长、设备信息以及地理位置等,将不同渠道的数据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用户数据库,并要确保数据的及时更新。其次,需要融合多种算法优势,不断强化算法的学习能力,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等,让推荐算法能够不断自我学习和进化,通过对用户反馈的分析,调整推荐策略。再次,需要增加个性化推荐的深度,在确保推荐内容符合用户主要兴趣的同时,适当拓展用户的兴趣边界,引入一些跨领域的新闻主题或者新兴热点话题。同时,需要根据用户的专业程度和阅读目的,提供不同层次的新闻内容。如对于专业人士可以提供行业前沿研究、深度分析报告等;对于普通新用户,则可提供通俗易懂的新闻解读。此外,需要加强人工干预与评估,安排专业的新闻编辑对推荐内容进行定期审核,对推荐系统结果进行调整,以建立完善的个性化推荐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点击率、阅读完成率、用户停留时间、用户满意度等,实现个性化推荐与精准传播。

培养跨学科复合型新闻人才。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传播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新闻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应与时俱进。在课程体系方面,需要在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融入计算机科学相关课程,如编程基础、数据结构、算法设计等。同时,需要强化数据分析课程,重点教授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学会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将复杂的数据转化为直观的新闻图表或交互式可视化作品。在实践教学方面,可以开展跨学科合作,组织新闻学专业、计算机专业等相关专业开展联合实践项目;可以与新闻媒体机构建立紧密的实习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参与“人工智能+新闻”项目的机会,让学生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伦理意识,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新闻报道方式和技术应用,对于学生的创新想法和创新项目给予支持和指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坚守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的新闻传播原则,并注重保护用户隐私,避免算法偏见。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哲社课题“重大突发事件中新闻发言人限时性言语行为提升路径研究”〈批准号:22BYY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 2025-01-12 师关山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45779.html 1 积极探索新闻传播的创新发展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