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构建创新联农带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

李晓明 农村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主持人:为何说联农带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牵引?

李晓明:近年来,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中央高度重视联农带农机制的构建与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探索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农民共享农村改革和发展成果”。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将联农带农作为政策倾斜的重要依据”。连续两年提出“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足见其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的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创新联农带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探索因地制宜联农带农的有效路径。由此来看,创新联农带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无疑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

主持人:立足宁夏,如何建立健全“带得久、带得稳、带得实”的产业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获得更多增值收益和就业机会?

李晓明:联农带农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在小农户与产业经营主体和大市场之间建构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首先,要加强政策支持。政府要发挥“有形之手”的宏观调控作用,鼓励企业在农户“干不了”或“干不好”的资金技术密集型领域投资兴业,以资本技术所长补农业农村所短,以企业所长补农户所短,引导形成企业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良性发展格局,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乡村、留给农民,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和乡村内生发展动力。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强化改革集成增效,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挂钩机制,引导企业落实联农带农责任、增强联农带农能力、规范联农带农方式。

其次,创新联农带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要拓展联结方式。要坚持增收导向、联合导向、市场导向,激发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农民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参与者和产业增值收益的直接受益者。要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要在产业链条尤其是加工、流通、观光等环节吸纳农户参与,建成全产业链联农带农机制,形成“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加工+销售”产业融合联农带农模式,让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务工有薪金、反包管理有酬金、超产分成有奖金、村企合作有股金,实现公司有发展、农户有收入、村集体有收益、特色产业有规模的多赢局面。另外,要注重技术赋能、城乡融合和制度革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数字技术、先进机械等领域的应用能力。充分依托科研院校、科技企业,推广建设“科技小院”,完善“科技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科研机构+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加大对科技创新项目的攻关力度,集成项目、基地、土地、生态、资金、人才等各类要素资源,在品种试验、土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和品牌打造等方面给予支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助力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创新联农带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要把增强利益联结机制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放在突出位置,必须强化风险防范。农业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引导资本下乡,既要为其开好绿灯,也要设置必要的红灯,避免农村出现大资本排挤小农户、企业经营挤压农民增收空间、侵占农民可持续发展利益的问题。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对大规模土地流转进行全过程监管,建立健全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对企业的农业经营能力、资金实力和技术力量等关键经营资质进行甄别,探索设置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土地有机质含量等耕地质量指标到期不降低等刚性制度要求。明确提出鼓励投资的重点产业和领域,加强农村社会信用建设,既让市场主体拥有更稳定的经营预期、更强大的投资信心和更积极的投资热情,也要保障农民的生产经营权利和利益。

--> 2025-03-24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53349.html 1 构建创新联农带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