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深刻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赵颖 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主持人: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大部署,如何认识和理解“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于宁夏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赵颖:新质生产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绿色化、数字化、融合化为特征,通过生产要素的革新配置实现农业全链条提质增效的先进生产力形态。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

对于宁夏而言,这一战略部署不仅是破解资源约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更是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局、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使命担当。

主持人:当前,全国各地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培育涉农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与新服务,为农业注入新活力。宁夏如何抢抓机遇、奋勇争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赵颖:发挥地理优势,构建差异化农业格局。宁夏地理条件独特,黄河穿境而过,形成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黄土丘陵三大自然板块。地理多样性为发展特色化农业提供了天然基础。一是引黄灌区打造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宁夏北部引黄灌区光热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利用效率仍有提升空间,要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为契机,推广“滴灌+水肥一体化+智能监测”技术,建设高标准节水农田示范带。二是中部干旱带发展旱作农业与生态修复协同模式。针对中部干旱带蒸发量高、生态脆弱的难题,如盐池推广“光伏+牧草”产业,板上发电、板下种植耐旱牧草,既缓解生态压力,又增加农牧民收入。三是南部山区培育冷凉蔬菜与生态旅游融合业态。固原市扩大芹菜、甘蓝等冷凉蔬菜种植,配套建设万吨级冷链物流中心,推动“西吉马铃薯”“彭阳辣椒”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开发“梯田观光+农事体验”线路,进一步提高六盘山片区农旅综合收入。

加速农业科技创新,突破资源约束瓶颈。一是加快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在设施农业产业带建设高科技农田水利设施、温室大棚等高标准、现代化生产设施。适度扩大设施农业的生产规模,稳步推进节能高效、适宜机械化操作的现代设施种植园区的建设进程,构建区域性的集约化育苗中心。二是打造全域智慧农业平台。整合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资源,构建全覆盖物联网系统,实现墒情、虫情、苗情、灾情“四情”实时监测。围绕农田建设管理、种植生产管理、畜禽养殖管理等方面,不断完善系统平台功能,提高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管理服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推广农业新技术应用。运用新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农产品加工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成品率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推动产业融合,构建全产业链增值模式。农业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生产方式的革新,更是产业形态的重构。一是深入挖掘特色资源,推动“六特”产业集聚升级。依据地域特色加快构建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大产业集群,出台系列产业扶持政策,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全面而坚实的保障。持续提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中宁枸杞”等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加快构建“宁字号”农产品品牌矩阵,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发展路子。二是补强薄弱环节,提升产品附加值。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73%的良好基础上,以仓储保鲜和烘干为重点,完善现代物流设施,创新运营模式,探索冷链物流与现代电商的多元融合模式,促进产销高效衔接,让“宁字号”走得更远。扶持加工企业,提升精深加工技术,以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业产业附加值。三是推动三产融合,激活多元产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特色农业提质计划和现代农业“十强行动”,推动一产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转变。积极拓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将传统农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奠定农业现代化人才基础。一是营造人才返乡创业就业的良好生态。针对不同层次人才需求,构建差异化政策工具箱。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实施“扬帆计划”,每月给予生活补贴,提供免租金人才公寓;对掌握实用技术的农民,推行“技能证书直补”等现金奖励政策;对带技术、带项目返乡的创业人才,设立“塞上英才”创业基金。二是加快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围绕优势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创建技能工作室、对接引入龙头企业等方式,挖掘培养高水平的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探索建立校地合作机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计划等措施,逐渐形成以涉农职业院校为基础、农业企业为主体、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为补充的三级农村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完善技能人才的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实行“高技能人才+科研人员”合作模式,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创新作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行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对掌握无人机植保、物联网操作等技术的农民发放专项证书,给予农机补贴优先资格。

--> 2025-03-24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53352.html 1 深刻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