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发展乡村产业是改变乡村面貌的重要抓手,产业兴旺才能增收致富。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强调,“宁夏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独特,要走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子”,“葡萄酒、枸杞等特色产业,要精耕细作、持续发展”。当前,宁夏是如何在“特色”上做文章的?
宋春玲: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了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宁夏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近年来,宁夏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总产值稳步提升,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居全国第六。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仍须探索“特色”发展之路。
首要任务在于发展特色产业,不仅能够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经营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其一,打造地域品牌,做强特色农牧业。要继续加大对特色农牧业的支持力度,打造特色农牧业产业集群。其二,发展特色旅游业,挖掘乡村文化。2024年宁夏接待游客人数(次)同比增长14%,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要开展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其三,发展特色服务业,拓宽就业渠道。要优化农村电商、物流配送等发展环境,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电商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打造特色联农带农模式,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并推广合作型与带动型联农带农模式,创建一批标准化生产种植养殖基地,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壮大一批集体经济产业,确保农民能够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宁夏要在哪些方面深化改革,以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宋春玲:深化农村改革是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重要保障。推动农村宅基地改革,盘活闲置资源。宁夏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允许宅基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抵押融资,进一步扩大宅基地改革试点范围。宅基地整理复垦、增减挂钩等政策,可以增加耕地面积,还能提升乡村面貌和居住环境,一举多得。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激活土地市场。2024年,宁夏在部分县(市)试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吸引了大量产业项目落地。要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激活农村土地市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带动农民分红。推动历史遗留土地确权改革,保障农民权益。宁夏通过推进历史遗留土地确权改革,明确了大量土地的权属,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要进一步加强土地确权成果的应用和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增强农民的发展信心,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融合。户籍制度改革是宁夏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举措。2024年宁夏城镇化率达68.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要继续放宽落户限制,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主持人:除了财产性收入,农民的转移性收入也成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的要点。如何提升农民转移性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宋春玲:转移性收入是一般农户特别是低收入人口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特色创新,可为农村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推进科技创新,赋能农业现代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慧农业的应用,为农民提供了精准种植、智能养殖等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要通过引进和推广良种、良法、良机,做到高产、高质、高效。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创新中心等载体平台,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进制度创新,优化乡村治理。落实好城乡居民养老、临时救助、医疗保险等制度,稳定转移性收入,2024年宁夏农村低保标准提高了11%,为农民提供了多元化的收入渠道和风险保障。要探索村民自治、乡贤治理等新模式,优化乡村治理结构,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环境。推进普惠金融,破解融资难题。加大涉农和衔接资金整合,积极对接金融部门,推广如“滩羊贷”“青贮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拓宽经营主体融资渠道。加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满意度。推进闽宁协作,探索区域协作新模式。加强两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层面的交流合作,引进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管理等先进要素,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