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下一篇

为“新业态”群体撑起劳动权益保障伞

——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马照刚

从忙碌于城市街巷的快递小哥,到随叫随到的家政人员;从风驰电掣送餐的外卖骑手,到穿梭不停的网约车司机……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们用辛勤劳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便利,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成为就业市场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与此同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近年来,宁夏高度重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护,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其中,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于2024年12月5日起施行,成为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关键举措。

权益保障困境亟待破局

凌晨5点,银川市金凤区街头,外卖骑手刘刚(化名)跨上电动自行车,一天下来,手机里接单提示音响个不停。“每天跑12小时是常态,刮风下雨也不敢停。”他说,“最怕遇到平台突然调整抽成,辛辛苦苦干一天,到手的钱却少了。”

银川市某快递分拣中心,记者见到了快递员小李。清晨,不到7点,小李就已到岗,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他熟练地将一件件包裹从传送带上取下,扫码、分类、装车,动作行云流水。“每天的包裹量很大,基本没有休息时间,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八九点是常态,有时甚至更晚。”小李边干边说。谈及收入,他无奈表示:“工资按送件量计算,多劳多得,但遇到客户投诉、包裹出问题就会被扣钱。”

外卖骑手小王整日骑着电动自行车在城市道路上疾驰,争分夺秒送餐。“有时为了不超时,不得不闯红灯或逆行,我们也知道这样做很危险,但也没办法。”小王说。一次送餐途中,他遭遇交通事故受伤住院,可因与平台劳动关系不明,工伤赔偿困难重重。

家政服务人员张大姐同样有苦衷。她经常同时接好几单生意,一天下来疲惫不堪。“客户要求的服务时间不一,周末和节假日也难休息,没时间陪家人。而且在客户家工作,有时会受委屈。”张大姐眼中满是疲惫。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毛细血管”,但同时也是城市中“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大多劳动关系模糊、社保缺失,面临职业伤害维权难等权益保障困境。

政策“组合拳”直击痛点

相关数据显示,超56%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日均工作超10小时,部分企业通过加盟、代理等方式规避社保缴纳义务,职业伤害赔偿纠纷频发。2024年12月5日,《实施办法》正式施行,为我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点亮了一盏权益保障的“明灯”。

“《实施办法》首先明确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范围,规定企业应依法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或书面协议,合理确定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基本权益,保障劳动者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3月24日,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关系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办法》在社会保险方面,推动企业为劳动者缴纳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对于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鼓励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并给予补贴政策,提升保障水平与劳动者参保积极性。在劳动报酬方面,要求企业参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和行业工资指导线设定薪酬,合理确定劳动定额,确保90%以上劳动者能在法定工时内完成任务。同时,企业需建立优绩优酬的激励机制,保障劳动者收入随企业效益增长同步提升。

吴忠市某快递公司网点配送员李想(化名)在执行派件任务时,因避让逆行车辆发生事故。事故发生后,作为用人单位的吴忠某劳务分包公司以“劳务派遣关系”为由,拒绝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快递公司则称“与李想无直接劳动关系”。最终,吴忠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根据《实施办法》提出的劳务派遣用工中“用工单位应当履行《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的义务”,包括提供劳动保护、执行国家劳动标准等,裁决快递公司和劳务分包公司共同支付李某工作期间的经济补偿金。

为确保《实施办法》落地,提升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宁夏各级相关部门聚焦就业、社保、休息、职业技能等关键领域,先后制定印发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支持鼓励邮政快递企业招工稳岗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性文件,规范平台企业用工管理,完善措施,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权益提供更多政策制度保障。

其中,自治区人社厅开展了快递工程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评审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65人。全面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鼓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开展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基层快递网点参保6063人,参保率达93.22%。

自治区总工会组织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免费健康体检,面向2万名货车司机开展赠送“工会爱心慰问礼包(券)”活动。各级交通运输部门推动“阳光行动”,监督网约车平台每单抽成比例控制在20%—30%。建成司机之家、工会驿站、劳动者港湾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共服务站点422家。

“饿了么”宁夏分公司在所有网点建立工会组织、党组织,发挥党建示范、工会带动作用,通过承办自治区外卖配送员职业技能竞赛,注重典型引领,推选骑手参加全国竞赛,提升员工技能提升,助推骑手职业发展。推选的外卖员丁国梅先后荣获银川市劳动模范、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荣誉称号,发挥模范带动作用。

顺丰快递宁夏分公司在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等基本保障的基础上,额外为一线员工缴纳意外伤害保险,为一线员工每月提供不少于4天至6天休息,并组织专业技能培训,鼓励员工圆大学梦,为高起专、专升本成功拿证的员工额外补贴30%以上的学历提升费用。

“此外,我们还将新就业形态用工纳入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重点,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启动快递行业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专项行动,联合六部门成立12个‘一站式’多元联调中心,实现案件快调快审快结,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自治区人社厅劳动关系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宁夏各地积极搭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平台,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劳动争议调解、职业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行动,有力打击了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维护了市场秩序。

石嘴山市惠农区人社局工作人员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上门服务时,针对外卖骑手小赵担心工作时受伤及社保报销问题,依据相关政策当场给予详细解答,并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后续咨询。小赵表示,这种贴心的“零距离”维权服务不仅帮他解决了实际问题,还让他学到了很多权益知识,使他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安心踏实。

多方协同构建“共治生态”

尽管《实施办法》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提供了制度支撑,但新就业形态的复杂性仍对监管提出挑战,政策实施过程中仍有问题待解。如部分企业对政策理解执行不到位,存在拖延签合同、少缴或不缴社保费现象;一些劳动者因法律意识淡薄,对政策知晓度低,权益受侵害时不知如何维权。同时,执法中存在取证难、认定难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纷纷建言。自治区人社厅相关负责人建议,应加强对政策的宣传培训,提高企业和劳动者法律意识与政策知晓率,可通过举办政策解读会、专题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让双方深入了解政策内容和自身权益,营造良好实施环境。同时,完善监管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监管效能,精准打击侵权行为。

“从人力资源行业的角度观察,《实施办法》的实施,足见宁夏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的高度重视。”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应该如何维护保障自身劳动权益,宁夏人力资源协会秘书长曹伟建议,应推行劳动合同备案制,明确核心条款,建立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动态调整机制,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至全行业。探索“按单缴费”模式,强制企业提供健康服务与安全防护,构建多部门协同治理平台并实施信用激励政策,实现平台经济与劳动者权益共生共赢。

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保障权益,任重道远,需政府、企业、社会和劳动者共同努力。宁夏相关政策已迈出坚实一步,但要实现劳动者的体面劳动和全面发展,还需在政策落实、监管强化、服务优化和劳动者素质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才能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享受发展成果,感受公平正义,在新时代绽放光彩。相信在各方努力下,他们的权益保障之路会越走越宽,未来更加美好。

--> 2025-03-27 本报记者 马照刚 ——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系列报道之二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153701.html 1 为“新业态”群体撑起劳动权益保障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