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按需做饭渐成“食”尚

本报记者 智 慧

11月26日午饭时分,家住银川市碧水蓝天小区的张女士开始摆放碗筷。家里5口人,红黄蓝绿粉各色筷子分属固定的人,无标识的筷子是公筷,精巧的小瓷碗也是不同颜色分属不同的人。

“看着很讲究吧,文明餐桌从我做起。”张女士说,其实在去年之前,家里的餐具还没有这么细致,家里不论老小,一样的筷子,一样的碗。“我们跟老人在一起生活,父母做饭很用心,每顿饭都很丰盛,大盆盛菜大碗盛饭,每餐都会剩菜剩饭,浪费比较严重。”张女士说,“去年,我和爱人商量进行餐桌改革,先从碗筷开始。”大海碗换成了小瓷碗,一人一碗刚刚好,连家里孩子也很少剩饭。“大米的用量比以前少了三分之一。”张女士说,改革初战告捷后,家庭餐桌又增加了公筷,经过一年多的适应,有时夹菜忘记用公筷,孩子都会提醒。

“国家倡导‘光盘’,我们觉得很好。”银川市宝湖天下小区69岁的范秀琴和女儿生活在一起,作为家中主厨,她做米饭按每人半碗的量准备,“我和女儿饭量都不大,如果盛满一碗肯定会剩。我小时候饿过肚子,知道粮食有多珍贵,节约粮食是刻在骨子里的信念,所以也会要求家人不能浪费。”

“什么时候都不能浪费粮食,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人,浪费起来不得了。杜绝浪费,得从一家一户做起。”吴忠市利通区景秀华府小区居民张萍说,“我家一直按需做饭,偶尔有剩饭会放冰箱,下顿再吃。孩子在我们的影响下也很注意,掉在餐桌上的米粒都会捡起来吃掉。”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任波贴在家里冰箱上的警示语,刚结婚一年的他是“文明餐桌”的践行者。“虽然我们是年轻人,但在日常生活中,还是非常注意节约。”任波说,根据家庭成员食量买菜做饭,做到每餐光盘;点外卖或外出就餐时,适量点餐,剩余饭菜打包带回;在家里,夫妻俩相互监督,并制定了浪费食物的惩罚措施,既增加了生活乐趣,又能做到监督提醒。“厉行节约,人人有责。”任波说。

--> 2022-12-06 本报记者 智 慧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47998.html 1 按需做饭渐成“食”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