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互联网+教育”:

打通城乡教学壁垒

本报记者 丁建峰

9月15日,泾源县黄花乡平凉庄小学二年级一班的学生,通过互联网专递课堂,和泾源县城关第一小学二年级一班的学生一起上音乐课。

通过教室的电子屏,黄花乡平凉庄小学的学生们利用远程上课的方式,和县城小学的孩子们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

“学校小,教师结构性短缺,是偏远乡村小学的一大短板。”平凉庄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尤其在艺术类课程教学方面,无论师资还是软硬件设施,乡村小学都与县城小学有较大差距。

泾源县城关第一小学创建以“一拖二”为主的专递课堂,按照“强校带弱校”“一校带多校、一校带多点、名校引领、资源共享”的教学教研模式,打造以优秀教师远程授课的“名师课堂”,和兴盛小学、华兴小学等多所小规模乡村学校建立带动帮扶关系,乡村小学教学力量得到加强。在培养乡村学校孩子学习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小规模学校既有书声,又有歌声,更有笑声。

走进泾源县城关第一小学,感受到智慧校园的氛围:目前全校共建成智慧云教室6间、在线网络互动课堂5间、精品录播教室1间、智慧机器人创客教室1间、3D打印教室1间、VR教室1间,多媒体教室占比达100%。2020年,该校被自治区教育厅确立为首批“信息化标杆校”,今年又被列入自治区“数字化转型试点校”名单。泾源县城关第一小学利用“互联网+教育”的优质资源,进一步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依托“宁夏教育云平台”、名师网络工作室、课程社区资源等,在线开展名师名课观摩、说课议课、示范教学、专题研讨等线上研修活动,使名师资源更多更广辐射普通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以区内外名校引领的“名校网络课堂”,与银川市兴庆区第十八小学、固原市实验小学等优质学校建立协作关系,同时充分发挥闽宁教育帮扶机制,与厦门市海沧区教育局、厦门市海沧二十小、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小学等名校建立帮扶协作关系,开展网上互动与交流。

“让泾源一小师生享受到名校优质教学资源,达到了‘进入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联动效果。”泾源县城关第一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依托宁夏教育云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互通共享,构建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互联网+教育”工作新格局,用信息化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近年来,泾源县通过智慧校园建设、网络在线互动课堂建设、人工智能建设、网络教研建设等有效途径,建成“智慧校园”应用试点校11所,创建自治区级“标杆校”5所,建成“智慧云”教室119间、在线网络互动课堂172个、智慧机器人创客教室11间。

“‘互联网+教育’铸就育人新常态,数字化改革赋能教研新模式。”泾源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依托县域远程课堂互动平台和互动终端,构建网络教研共同体,通过城乡远程双向视频说课、听课、评课、专题研讨等方式,为校本教研、区域学科教研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样本,构建了集学、教、研、管、测、评“六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为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开辟新航路。

--> 2023-10-03 本报记者 丁建峰 “互联网+教育”: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92123.html 1 打通城乡教学壁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