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让“云”上教育出新更出彩

本报记者 马 越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常用方法,也是我们打开学习诗词大门一把很好的钥匙。请一位同学为我们示范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认真听,同时可以发送弹幕进行评价。”马杨老师声音刚落,讲台下,同学们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即时评价:“姚景天:朗读再有点感情更好”“王开阳:字正腔圆”……讲台上的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弹幕。这是9月13日,银川市第十五中学初三八班的语文课上《水调歌头》课前预习检测环节的教学情景,也是“互联网+教育”应用使该校“3571讲学稿”教学模式实现转段升级的生动场景。

马杨老师告诉记者:“‘互联网+教育’和学校‘3571讲学稿’教学模式的融合,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时空限制,孩子们可以随时随地和老师沟通。比如在其他同学进行示范朗读时,传统课堂中,评价需要一问一答完成,也不能兼顾每个同学,互联网技术下,弹幕的形式可以直观、全面地看到每一个孩子对朗读者的评价,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银川市第十五中学副校长赵梦颖介绍,近年来,该校不断探索,逐步归纳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教学3阶段、课前预习5环节、课堂教学7步骤、课后巩固1过程”的“3571讲学稿”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2018年,借我区建设“互联网+教育”示范区这一契机,学校在政策扶持、专家引领下组建核心团队,教研训一体化全方位助力教师成长,践行“以生为本”,同时将“宁夏教育云”上支持教与学的功能与原有教学模式无缝对接,形成了“互联网+3571讲学稿”高效教学模式。现在,师生通过云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形成了课前微课导学、课中互动融学、课后在线检学,三位一体的“互联网+教育”模式,实现“教师智慧教、学生智慧学”;以教师结合学情编制的校本“讲学稿”为依托,现已形成覆盖9大学科、初中全学段的24本讲学稿2.0版本。

走进学校综合楼3层的“创雅课程”基地——智创梦工坊,这里有虚拟演播室、智能机器人、创意拼搭等11间教室,可为学生提供智能、智造、智创类的创新养成课程。在3D打印室,记者看到同学们正利用3D建模软件绘制属于自己的积木城堡。学校引入的高校团队科任老师杨莹说:“这节课我们以建造‘积木作品’为载体,教学生学习构建简单三维立体图形的方法,既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建模创新的思维,让学生在智学,智玩,智创中快乐学习。”

赵梦颖说,“互联网+3571讲学稿”教学模式中延伸拓展不仅仅发生在学科课堂上,在人工智能技术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学校创新素养课尝试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支撑下,将学科课程、人工智能课程等融合创新,在项目式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互联网+教育”应用以来,该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显著提升,在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和全国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中,银川市第十五中学以41节部优级课获奖数居宁夏区内同类学校榜首,“3571讲学稿”教学模式获宁夏首届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获全国2021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示范案例。

--> 2023-10-03 本报记者 马 越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92124.html 1 让“云”上教育出新更出彩 /enpproperty-->